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安全微课堂丨路怒症是全球性的精神疾患 需要专业应对

安全微课堂丨路怒症是全球性的精神疾患 需要专业应对

阅读量:3783750 2019-10-25


导  语
路怒行为在日常驾驶中十分常见,已成为全球性的精神疾患和安全威胁。路怒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驾驶人为什么会路怒?应采取哪些专业的应对措施来避免和减少路怒?请看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3M交通安全系统部首席交通安全教育与政策联络官官阳的思考与分析。
由路怒引发的交通事故和治安案件时常成为新闻热点的“常客”,但路怒症不仅包括这些,其涵盖范围要更加广泛。实际上,我们在日常驾驶中遇到的很多小摩擦,如刻意提速阻挡他人超车并线、超车后有意降低车速阻挡后车、鸣笛或闪远光灯催促前方车辆,都是十分常见的路怒行为。随着机动车的快速普及,人们生活节奏大幅加快,路怒症已成为全球性的精神疾患和安全威胁,需要交管部门采取更为专业系统的措施加以应对。
路怒行为普遍存在 
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曾在2015年随机抽取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900位驾驶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35%的驾驶人承认自己属于“路怒族”。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推算,全国4亿多驾驶人中路怒人群数量可能超过1亿。
美国的路怒驾驶比例远高于我国。据美国汽车协会(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简称AAA)交通安全基金会2016年的统计数据,近80%受访驾驶人在过去一年内至少有一次是在愤怒中开车或有过攻击性驾驶行为或在驾驶过程中爆发了路怒症。
另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数据,与攻击性驾驶相关的致命车祸从2006年的80起上升到2015年的467起,增速近500%。美国一个追踪枪支暴力的非营利性新闻机构“追踪”(The Trace)通过调查发现驾驶人以挥舞枪支形式表达威胁或向另一名驾驶人或乘客开枪的事件数量也从2014年的247起上升到2016年的620起。该机构在2017年上半年就追踪到了325起类似事件,换句话说,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两起。
图1: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对攻击性驾驶引起的致命车祸的统计
据美国有线电视网(CNN)2019年9月初的一则报道,威斯康星州一位正教孩子开车的母亲因为与一辆路过的车发生了轻微碰撞而与对方驾驶人激烈争执,最终学习开车的孩子被开枪打死。这类事件几乎每个月都在上演。
视频:CNN对威斯康星州路怒事件的报道
暴力行为与危险驾驶 
是常见的路怒症表现形式
通过美国汽车协会交通安全基金会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路怒症经常表现为带有暴力倾向的行为:●51%受访驾驶人曾故意尾随、紧逼前方车辆。按照这个比例来算,全美有1.04亿驾驶人曾开车撞击其他车辆的保险杠。●47%受访驾驶人曾对其他驾驶人大喊大叫。换句话说,9500万名驾驶人曾对他人咆哮并口出秽语。●45%驾驶人曾在愤怒或烦恼中鸣笛。这意味着有9100万驾驶人曾使用喇叭表达愤怒。●33%驾驶人,即6700万驾驶人曾对路人做出过下流手势,其中还包括儿童。
图2:美国汽车协会交通安全基金会(AAA)2016年关于路怒症的调查统计
除此以外,有些路怒症还表现为危险驾驶行为:
●24%驾驶人,即4900万驾驶人,曾试图阻止另一辆车改变车道,其中一半驾驶人实际上故意切断了另一驾驶人的路线。
●4%驾驶人,即800万驾驶人,会出于愤怒走出自己的汽车与其他驾驶人对抗。
●大约3%,即600万驾驶人会故意去撞击另一辆车。
驾驶人路怒的原因
驾驶人开车时产生路怒行为的原因十分复杂,有些是驾驶人自身的原因,有些是道路或管理的原因。
1
情绪压力过大
美国相关研究发现愤怒的驾驶人往往平常就很冲动易怒,习惯用攻击性方式表达感情。这种情绪大多来自生活或工作,会导致驾驶人在开车时喜欢超速、近距离尾随前方车辆、快速变更车道、插队,进而引发交通事故。易愤怒的驾驶人往往更倾向于把错误归结于他人,而不是检讨自己的行为。
还有一部分驾驶人经常处在情绪失控边缘,因为一些不幸的生活遭遇,像失业、人际关系、金钱问题、脾气、药物导致的辨别能力下降等,导致驾驶人心理失衡、情绪失控。处在情绪失控边缘的驾驶人在车厢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隔离空间里开车,与外人保持着一种天然的距离,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更容易做出一些平常与他人面对面时不会做出的行为。
2
睡眠严重不足
路怒症的另一个诱因是睡眠不足,这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压力有很大关系。有统计发现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睡眠不足,当他们在睡眠不足时开车上路,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根据美国汽车协会交通安全基金会的研究,当驾驶人睡眠时间比正常少1到2小时的时候,其风险控制水平竟与血液里酒精含量刚超过法定限值的驾驶人一样,这会导致事故发生风险增加一倍。
该项研究还发现困倦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比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的估计高8倍,因此他们的研究结论是:保证睡眠充足是一项保障安全驾驶的重要手段。
联想到我国,即便在经济困难时期,仍然给司机班专门准备了供睡觉休息的宿舍,这其实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随着汽车的普及,驾驶早已经不再是一种高级技能,于是为职业驾驶人提供良好休息条件的好传统也丢失了,甚至为驾驶人提供条件和制度以防疲劳驾驶的重要性也连带被忽略。
3
其他原因
驾驶人开车时独处于封闭空间,这也容易导致路怒行为。当人们面对面相处时,很多粗鲁行为并不容易出现,但许多驾驶人在开车时会下意识觉得是车辆而非自己在做这些粗鲁行为,并不需要因为自己的鲁莽行为而尴尬地面对对方的目光,所以在行为约束意识上少了一层禁忌。
图3:开车时独处于车内封闭空间的驾驶人
此外,从道路和交通管理角度讲,长时间等待信号灯,拥堵导致失去耐心而侵犯他人路权,缺乏有效预告、解释和疏导手段的临时交通管制措施等都可能会刺激情绪不稳定的驾驶人,进而引发路怒症。
避免路怒症发生的几点建议
研究发现,路怒症是一种突发性精神疾患,需要更专业的应对。对驾驶人来说,避免路怒的最佳方式是在第一现场就避免它的发生,具体做法很多,限于篇幅,只列出几点较为专业的建议:
●保障充足的睡眠。●减少自己的紧张情绪,比如在出行前留出充裕的时间。
●做有礼貌的驾驶人,不要忽视其他驾驶人的存在和需要。
●再着急也不要强行插队。
●开车时永远不要分心,即使遭遇堵车和非常低的车速。
●在夜间尾随车辆和会车时不要使用远光灯。
●不要让路怒冲突升级,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遇到对方的激烈威胁,最好的方法是把车开到慢车道上让对方通过,不要摇下车窗或下车与对方争执。
对交管部门而言,不应只想到路怒是由于驾驶人的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而应从更专业的角度去审视导致路怒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采取措施减少由于道路或管理原因造成的驾驶人路怒情绪。进一步完善交通法规,比如禁止被超车辆突然加速阻碍他人的超车行为;临时交通管制时进行更积极的引导和互动劝解;优化信号灯配时;利用更加完善的标志标线进行交通流控制等。●利用新科技和专业手段发现并治疗路怒人群。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捕捉路怒症和发现其规律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应利用新科技手段发现路怒症人群,将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用更专业的手段去干预路怒易发人群的心理行为。例如,美国汽车协会交通安全基金会通过研究发现,让高危路怒症驾驶人重新接受认知行为训练(cognitive behavior retraining,一种心理干预疗法),比如重塑负面场景,再辅以减压工具等训练手段,可以让人改变因感到无助而绝望的心理状态,有效改善易怒人群的行为模式,降低路怒症的发生机会。
编       辑:骆霄垚
审       核:李亚鹏
来       源:交通言究社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