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平稳,稳中有进!7大亮点读懂前3季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阅读量:3779942
2019-10-25
城镇新增就业29.9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7%、本市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首发募资额居全国第一……北京市发改委召开北京市前三季度经济形势解读会,介绍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四季度重点工作。
前三季度:7大亮点
今年以来,全市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凝聚力,在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的同时,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前三季度首都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GDP增长6.2%、符合预期目标。
总体来说,前三季度首都经济呈现出7大亮点:
1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历经5年建设终于正式投运,大兴机场高速、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京雄城际铁路北京西至大兴机场段等同步开通,旅客步行从航站楼中心点到最远端登机口最多8分钟,轨道交通从草桥到新机场仅需19分钟。目前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已进入开发建设阶段,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正式挂牌,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未来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将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
2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1-9月本市城镇新增就业29.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分别保持在1.36%和4.2%的较低水平,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牢牢兜住了就业这个民生底线,为经济稳定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3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
1-9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7%、明显快于经济增速,个税起征点上调、低税率级距扩大和专项附加扣除等个税改革措施拉动居民增收约1个百分点。
4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三城一区”成为科技创新主引擎、主动力,1-8月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3.7万亿元、增长12.5%。出台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首批10个科技应用场景加快建设,1-8月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增长17.4%,本市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首发募资额居全国第一。
5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扎实推进
将专项行动推进与“接诉即办”、解决市民诉求紧密结合,工作力度深度精度全面加强。治理“开墙打洞”、无证无照整治等12个专项已提前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实现增绿1344.32公顷,新增安德城市森林公园等一批绿色空间,完成708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任务。
6营商环境改革持续加力
本市企业开办、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缴纳税费、跨境贸易等领域28项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助力我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提升15位。实现90%以上的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80%以上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综合窗口办理,市区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和办事时限均精简60%,7类300余项涉税业务做到“全市通办”。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截至9月底市区两级共为1195家企业送出“服务包”,已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2625个,12345市民热线企业服务功能正式上线运行。
7社会治理更加精细
持续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截至9月末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办理173.1万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率从年初的53.1%上升到76.8%,群众满意率从年初的64.6%上升到89.2%。
北京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更加注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消费结构方面
1-9月全市服务性消费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七成以上,商品消费中升级类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智能家电和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均在20%以上。前三季度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132个、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本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年底前将出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保障有力、功能健全的商业服务业设施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投资结构方面
更加注重补短板,制定实施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工作任务计划,建安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45.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投资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对经济增长实际拉动作用不断提升。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投资增长明显,文体娱乐业和科技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3.1%、27.5%。面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6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06.1亿元,有力助推1-9月民间投资增长7.3%,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金融领域分别增长4.8倍和1.4倍。
√产业结构方面
新产业新业态稳步发展,1-9月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4%和4.9%,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均在五成左右。服务业占比达82.8%,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为68.6%,支撑作用明显。“三城一区”规划进一步明确,体制机制进一步激活。中关村科学城成立管委会,组建投资服务集团,强化市场机制和产业服务能力;怀柔科学城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等5大科学装置全部开工建设,第一批5个交叉平台项目土建工程基本完工,产业带动潜力巨大;未来科学城规划面积增加至170.6平方公里,亦庄新城规划面积扩展至225平方公里,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区域空间进一步拓展,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城乡区域结构方面
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完成园林绿化6347亩,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北京学校小学部实现开班招生,环球主题公园配套工程加快建设,北运河实现部分河段游船通航。截至9月底城南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990亿元、占全年计划的76%,北京口腔医院迁建项目开工建设。新首钢大桥实现通车,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获批,首个体育产品公共保税仓库落户。生态涵养区实施意见加快落实,建立结对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四季度:五个“着力”
前三季度的“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对于四季度经济工作重点,这次解读会也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是着力扩内需、稳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大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改造提升王府井地区、前门大栅栏等传统商圈,推动长安商场、赛特购物中心等首批10家传统商场“一店一策”转型升级,促进有品质的夜间经济发展,形成更多吸引年轻人消费的“网红打卡地”。扩大便民店商品服务搭载,每百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数量达240个左右。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推动20个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提振信心的重大项目在今冬明春安排集中开工,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和关键短板领域,围绕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制定出台一批新的行动计划。
二是着力疏功能、促减量,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扎实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研究制定治理类街乡镇整治提升方案, 完成全年739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任务。编制公共空间城市设计系列导则,扎实推进雍和宫大街公共空间提升、百万庄社区公共空间再造等项目。高标准建设城市副中心。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首博东馆,完成城市绿心8000亩绿化任务,加快推进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和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建设。持续深化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合作。确保京张高铁建成通车、京礼高速延崇段全线贯通,支持张家口、承德两市完成10万亩植树造林,启动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一级开发。积极推进雄安新区4个交钥匙项目建设,实现京雄高速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第二批美丽乡村创建村规划编制,打造100个左右北京特色“乡村振兴示范村”。城南地区通久路二期、北大附小丰台学校年底前开工,发布加快新首钢地区工程建设攻坚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回天地区林萃路、北清路改造。
三是着力强创新、优供给,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中关村科学城积极培育量子信息等领域国家实验室,怀柔科学城力争11个科教基础设施年底实现开工建设,未来科学城力争年内实现央企实验室300台(套)试验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出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5G产业生态链,建设完成1万个5G基站,五环内基本覆盖5G网络。落实加快应用场景建设工作方案,出台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实施方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出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张家湾设计小镇启动区整体转型升级。
四是着力抓改革、促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贯彻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实施营商环境改革政策“9+N”3.0版。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平台,确保“服务包”服务承诺兑现。加快出台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第三阶段行动计划,升级改造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施留抵退税等减税降费政策,扎实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持续开展畅融工程,加快建设融资担保基金平台,打造更好企业融资环境。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177项开放改革任务和8大重点领域行动计划尽快实施。完善天竺综保区创新升级实施方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叠加用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自贸试验区各项政策。
五是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以人民为中心做好各项惠民生工作。
保持就业物价稳定。落实加大稳岗支持政策,将本市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青年就业见习计划服务范围,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保供稳价工作,及时足额向城乡低保等6类人群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完成新增3万个学前教育学位年度任务。落实老年人综合津贴补贴政策,确保全年新建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0家,推进妇幼保健机构中医服务全市覆盖。强化交通综合治理。年底前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正式运营,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699.3公里,市郊铁路怀密线年底引入清河站。优化调整80条公交线路,完成850公里自行车步行系统综合治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制定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扎实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年新增造林23万亩。推进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等修订工作,出台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年内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4%。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大抓基层、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向社区治理深化。发挥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媒体、互联网及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转变。
“稳”的态势、“进”的姿势、“好”的气势
交出一份良好的全年答卷
北京信心满满
来源:发展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