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死结系上,从“争渡”到“偷渡”​

死结系上,从“争渡”到“偷渡”​

阅读量:3776648 2019-10-25



摄影:李毅
39名中国人客死英国,这些人至少在零下25度的环境待了15个小时。这个新闻让人震惊,不忍细想。2000年6月,还发生过更大的惨剧,58名福建人在偷渡英国的过程中死于窒息。
这39人很可能也是“偷渡客”,既然是偷渡,就很难有舒适、安全的保障,并且注定要跟法外之徒打交道。人天然厌恶风险。“偷渡客”,往往是对美好生活向往最强烈的一类人。这些人愿意承担风险,自食其力,他们到了一个新的国家,要顶着非法移民的身份东躲西藏,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干最苦最累的活。我尊重这些自强的人。
这个有冒险精神的群体往往能创造财富神话。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大量的出身低微的华人远渡重洋,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成为全球各地重要的经济力量,后来又为中国的抗战、经济建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世界并不像今天这般壁垒森严,“偷渡”的概念并不流行。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有条件进入世界贸易体系,就开始对外输出华工。据相关资料,至1882年,去美国西部淘金的华工就达到29万之众,去往东南亚等国的华人更是不计其数。
回顾这段被称为“卖猪仔”的历史,虽然其中不乏血泪,但不能简单看作西方掠夺中国史。在这期间,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国内多地积尸如山,甚至出现吃人的现象。华人出海也许迫于无奈,异常艰辛,但至少能有一线生机。这段历史持续数十年,涉及数百万人,是“中国人的沉重记忆”之一,但将它彻底看作西方国家的骗局,是不公允的。同一时期,这些国家的本土工人待遇,在现代人看来也是“非人”的。
华工在海外闯出了“吃苦耐劳、善于开拓”的名声,各国商人对华人极度欢迎。20世纪初,巴西因开拓种植园经济,需要招募大量劳动力,还专门由政府派出特使,向清政府提出引进华工的请求,被清政府断然拒绝,巴西人只好把目光投向日本。日本人由此成为巴西重要的“少数民族”。
由此可见,在某个历史时期,多国对外来人口的态度是争相“求渡”,“偷渡”这样负面的词汇,属于少数封闭的国家。
通常而言,除非因为战争、饥荒导致的难民短时间内大规模涌入(容易爆发冲突),自食其力者的加入总是有利于一国繁荣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时是最大的移民国家,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移民最开放的国家。
现代主要国家给移民设置超高门槛的原因有:1、文化上的不信任;2、对公共治安的担心;3、民主政治和福利制度的并发症。
1和2一直存在,主要原因还是出自3。自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开始向底层民众大派福利以来,这些国家就陷入两难:本国国民越来越懒,大量需求无法被满足,不引入廉价劳动力就无以为继;引入移民,没几年移民也要变成吃福利的选民。只让他们劳动,不给福利呢?也不行。因为民众手上有选票,政府要保证就业率,那些中国人太勤劳了,要的钱还少,他们来了,我们全都要失业。
总之,死结终于系上,“争渡”变成“偷渡”。
于是,在贸易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人的自由迁徙却出现了大倒退。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自由贸易不仅指取消对货物、资金进出口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减少对人的自由迁徙的限制。不带感情色彩的说,人力资源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力资源的“自由贸易”才是自由贸易最高级的体现。
历史上,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都是在政府反对的情况下,各凭意愿,各担风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些“偷渡”事件,都被后世传为美谈。自食其力的人,应该得到更公正的待遇,不能因为他们活在法外,身在底层,只是“为稻粱谋”,就要低人一等,还被冠以“偷”名。
前文:不变蠢的两个方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