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他活出了所有电影学子最向往的样子

他活出了所有电影学子最向往的样子

阅读量:3776642 2019-10-25



最近,无论是国内外电影市场,还是各大电影节,中国艺术电影都在发力,令人瞩目。《热带雨》、《气球》、《拉姆与嘎贝》……
这些华语文艺影片在海内外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同时,一家专门从事艺术电影投资、制作、发行的公司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获得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就是“赤角Rediance。”

《热带雨》剧组在平遥,右一为谢萌
创立三年来, “赤角”已结下累累硕果:海外发行影片《北方一片苍茫》、《热带离魂》、《登月荒言》、《气球》、《喀布尔,风中之城》等已于戛纳、柏林、威尼斯、多伦多、洛迦诺、圣丹斯、鹿特丹、釜山等国际电影节载誉而归,影片的全球出售、发行超过数十个国家与地区。
此外,他们还联合制片及投资了耿军的《东北虎》、泰国导演阿彼察邦的《记忆》、葡萄牙导演戈麦斯的《野性》、新加坡导演陈哲艺的《热带雨》等备受业界关注与影迷期待的新作。
2019年10月12日,绵绵秋雨中,《热带雨》于平遥国际电影展上举行了亚洲首映,能够容纳500人的“小城之春”影厅座无虚席。影片结束,灯光亮起,掌声经久不息,导演陈哲艺与女主角杨雁雁在一片欢呼声中登台。本届影展艺术总监马可·穆勒也兴致极高地介绍了观众席上的两位出品人张建彬与谢萌。

《热带雨》平遥红毯,左二为谢萌
赤角Rediance创始人、发行人、制片人、策展人……翻开谢萌的履历,各种不同的身份与经历映入眼帘。当被问到最想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自己的多重身份时,谢萌毫不犹豫地回答:“电影人filmmaker。”
本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笔者专访了谢萌。我们聊到了他对于电影策展与艺术片海外发行的体会,聊到了他的多重身份和丰富履历,回顾了他的华语电影传播之路,以及他那“艺术不设防”的电影理念。

2019年10月16日晚,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颁奖典礼隆重举行,多部由“赤角”公司参与的新作闪耀华语影坛“荣誉之夜”。
其中,《热带雨》斩获“费穆荣誉·最佳影片”、“费穆荣誉·最佳女演员”(杨雁雁)及“迷影选择荣誉”三项大奖,成为了当晚最耀眼的一颗星;而赤角负责国际发行的青年导演郑陆心源的处女作《她房间里的云》也荣获平遥WIP“发展中电影计划·添翼计划荣誉奖”;并驾齐驱,由谢萌与万颖担任制片的青年导演、编剧王沐的《温柔壳》也与当晚获得了“平遥创投·千渡创意大奖”。

《热带雨》
与此同时,在本届平遥影展上,由赤角代理海外发行的两部藏族影片亦引爆了平遥电影宫——万玛才旦导演的《气球》和松太加导演的《拉姆与嘎贝》大获好评。
而在此之前,《气球》入围了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拉姆与嘎贝》也入围了第6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

《气球》
这已经是谢萌第三次来平遥国际电影展了。他笑称自己是“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老朋友”。每一届电影展他都是最积极的参与者,此次影展期间,谢萌几乎保持满负荷状态:媒体发布会、首映场、创投会、电影人派对……
于他而言,休息和睡眠仿佛成为了极其奢侈的事情,午夜入睡是生活常态。谢萌想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精力,在电影人之间,电影与观众之间,电影与产业之间架起一座座联通的桥梁。
其实,这还不算是谢萌最忙的状态。在友人们的眼中,谢萌堪称是“空中飞人”:九月底他去西班牙参加了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十月初就到了汉堡;在参加完十月中旬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后,此刻的他已经人在伦敦……专注于艺术电影跨文化传播的他,总是辗转于世界各地,在不停地倒时差中“夜以继日”地为电影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奔波着、交流着……
在一次又一次地微信邀约后,几经周折,10月13日下午2:30,由谢萌的老友——电影资料馆“奇爱博士”沙丹老师出面“绑架”,在他参加两场创投会的间隙,笔者与百忙中的谢萌终于见面了。“实在是抱歉,我后面还要开会,真的只能谈半个小时哈,更深的问题欢迎以后继续交流!”

我们的谈话就从前一天晚上,他所负责出品的《热带雨》与负责海外发行的《气球》开始了,两部影片分别在电影展上进行了“亚洲首映”和“中国首映”。
对于两部影片当晚即在华语电影圈内掀起的热潮与讨论,谢萌毫不掩饰他的自豪与由衷的欣慰。他意味深长地说到,“这一次,赤角在艺术电影的制作与推广的道路上又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我们的话题又转到了《气球》首映结束后,由“赤角”、“黑鳍”与“工厂大门影业”共同在电影宫内举办的电影人派对。在谢萌看来,电影节就是一场盛大的派对。他说:“电影节展为电影人们搭建了一个很棒的聚会、沟通、交流的平台,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活动也在慢慢丰富起来了,我对这一点很有信心。”

《气球》
接下来,话题转到了他正在参加的创投会上。作为一名资深的电影策展人与海外发行人,谢萌具有与众不同的,善于发掘优秀青年导演的“独具慧眼”的眼光。
此次前来平遥电影展,除《热带雨》、《气球》、《拉姆与嘎贝》这些闪耀影展的佳作的首映外,“赤角”还参与了发展中电影计划(WIP)单元与项目创投(PPP)单元。
“今年是平遥国际电影展第一年做创投项目(PPP),发展中电影计划(WIP)是从去年开始做的。”三年来,谢萌见证了平遥国际电影展从无到有的成长历程:“今年我全方位地参与了平遥国际电影展不同模块的工作。三年来,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发展和成熟。”


谢萌与电影的缘分,开始于学生时代。在纽约念研究生时,他的专业为“媒介研究”,主攻电影方向。他跟的第一个剧组,是十年前田壮壮导演的《狼灾记》。毕业回国后,谢萌投身到了纪录片的创作中。
他回忆起最初接触电影的经历,一切仍旧历历在目:“《狼灾记》时,我是跟组拍纪录片,主要是拍导演,所以我就有很宝贵的机会可以在导演身边学习。回国后,我四处奔波,创作纪录片,其中有中国制作,也有中美合拍。那是我最早接触电影工业。”

《狼灾记》
2009年,谢萌加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并成为了一名电影策展人,致力于艺术电影的推广与当代艺术的普及,一做就做了5年。在尤伦斯工作期间,他还拍摄过一部关于当代艺术家的纪录片。
积累了一定的电影拍摄、制作与策展经历后,谢萌与王子剑合作,成为了独立制片公司“黑鳍Blackfin”的合伙人。由他担任制片的首部电影——耿军导演的《轻松+愉快》入围了第33届圣丹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评审团“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特别奖”。
“当时我们想着,不然就试试自己来负责这部影片的海外发行吧,目标是在圣丹斯首映后卖出北美的版权。《轻松+愉快》在圣丹斯的放映非常成功,我们的目标也达成了,卖出了北美版权。这样的成功经历给了我们信心,我们渴望慢慢地把更多的中国故事片推向海外。”
 
“赤角Rediance”标志
这些年来,谢萌见证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导演的崛起。他被这些青年电影人们作品中的真挚情感与极强的创新精神和作者属性所打动,希望让他们得到更广泛的认可,而电影节展是这些青年电影人们展现自我的绝佳舞台。
“一方面,我去每一个电影节展的创投单元,发现大家在陈述中讲到时间表的时候,都会有报送电影节的计划。但另一方面,中国过去很少有一些负责艺术电影海外发行的本土公司,大家更多依赖一些海外的,以欧洲为主的销售公司。与海外公司合作的过程中,电影人们会面临文化和工作方式上的差异,以及较高的沟通成本等问题。”
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启发了谢萌投身于艺术、独立电影的海外发行。于是,《轻松+愉快》项目后,谢萌与黒鳍创始人王子剑于2017年正式创立了“赤角”。

在摸索的过程中,谢萌带领工作团队逐渐拓展了海外业务,参与联合制片与项目投资,和一些具有国际视角的制片公司合作。在影片的海外销售工作上,他们的代理对象,也从一开始的“黑鳍”制作,逐渐拓展到其他影片,比如去年负责了蔡成杰导演获得第4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的《北方一片苍茫》,以及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 
“我们从创立公司之初开始,就一直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发掘具有独特风格的影像作品和极富突破性精神的电影作者,通过探寻电影的多种可能,让优秀的电影遇到更多观众。”
 

美国《综艺》杂志对赤角的评价

随着话题的展开,我们自然而然地,谈到了如今的电影市场。在谢萌看来,“国际销售”的背后,有着很多琐细的流程和既定的逻辑。“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专业领域,对行业现实的把握是专业性的基础。”
提及“行业现实”,谢萌不无担忧。在他看来,目前全球电影人们都在面临着“观众在减少”的问题。在流媒体的挑战下,大家的观影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我之前与非常资深的海外发行行业的前辈沟通过,大家都对市场的变化有很深的体会。可能十几年前,一部中国作品在某一单一市场环境下,比如在德国,它的院线发行和电视台发行是可以分开销售的,也就是说它会有非常强的市场吸引力。
但是现在,以《大象席地而坐》为例,它在德国只做了院线发行,因为真的很难。当然这样的现象与文艺片不同于商业片的属性有关系,但实际上,我认为更多是源于世界电影市场出现衰退。随着更多的娱乐消费方式以及观看渠道的改变,观众们有了更多元的选择,这深刻影响着电影市场的发展。”

与挑战同时到来的,是更多机遇。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全世界对中国和中华文化愈加浓厚的兴趣,华语电影愈加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海外市场,谢萌还是比较乐观:
“外国观众在社会、文化等层面的媒体话语讨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中国的关键词。这意味着他们渴望从更多的层面上了解中国。现在很多电影节会很明确地选择一些华语影片,有时评审团中也会有一些中国电影人。在很多电影节展上,我都曾碰到一些策展人告诉我说,他们很想看到一些中国的电影,也很渴望了解中国电影人的状态。这让我们很欣慰。”
 

田壮壮导演与谢萌在《盗马贼》戛纳首映前
当谈到在选择海外发行的影片,最在乎的是什么时,谢萌坦言道:他最看重的是作品的艺术价值,因为这决定了这部电影在电影节中的位置。
“在全球环境下,整个电影节的系统是有它的金字塔的,在这一系统内的发行方面,大家会非常关注艺术指标最高的那些电影节的选片标准,然后其他电影节可能会去跟随和学习。电影节上的世界首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影片的海外市场的表现。所以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很明确地判断出它在电影节中的大概位置,然后从销售成绩和电影节表现上做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期。”
除了艺术上的表达外,影片的文化内容和探讨主题也很重要。“发行商、电影节策展人们在选择影片时,可能也会选择目前世界上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比如说,如果我们现在比较关注女性在电影工业中的位置,那么自然而然地,女性电影人的作品,或是探讨女性身份认同、女性权益的电影可能就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北方一片苍茫》
谢萌认为,这样的选择是“策略性”的,可能某些在艺术上没有明显优势的影片,可以凭借主题与话语上的表达得到更多的关注。艺术上的创新与社会文化议题方面具有启发性的深度探讨,都是电影的价值所在。
近年来,除长片外,谢萌也会常常向电影节推荐一些独具一格的短片,以此来发掘更多优秀的青年电影人,从长期合作的视角来看待发行工作。在他看来,短片的历练也是很多优秀导演成长的必由之路,而短片的电影节展映也是电影工业挖掘很多年轻作者的绝佳平台。
“有时我也会被一些电影节邀请去做短片评委,那些优秀的短片可以让我们看到作者的能力和特质。因此我们渴望通过短片来帮助他们建立国际影响力,然后助推他们的长片作品。”

《盗马贼》
谢萌还与我分享了将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的电影经典、田壮壮导演作品《盗马贼》推荐到今年戛纳电影节的经历。“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协助中国电影资料馆,将国内修复的经典中国影片带到戛纳电影节。”
看到经典的华语电影时隔三十多年,依旧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绽放魅力和光彩,产生无限余韵,这让谢萌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电影工作者的自豪。
提及电影海外销售的目标与核心,谢萌认为,其重点在于将电影解放出来。“可能有人认为,销售是寻找标签、卖点、目标人群。但在我自己的衡量里,阐述、讨论、对观看和思考的主动引发,才是为影片工作的核心线索。了解规则不是为了顺从规则。‘标签制造漠视’,找到标签的目的,是把电影从标签里解放出来。” 

Screen Daily对“赤角”的报道

“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是电影与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渐加剧,“地球村”的居民们在交流渠道愈加多样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多元化的考验。
在此背景下,对于谢萌和“赤角”来说,“如何让西方观众看懂中国电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文化差异”是在海外发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观众们对于另一国度文化的认知,多数是由他们的过往经历、阅读观影体验、所接受到的媒体信息等结合而成的复杂想象。

谢萌以《热带雨》为例阐释道,如果观众缺乏对于东南亚社会背景、语言文化以及“新马”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基本了解,那么电影中一些非常重要的艺术表达和文化诉求就会很难被捕捉到。
因此,作品的阐释工作是电影的推广和销售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发行方需要对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谢萌将从事电影发行的自己看作“翻译者”和“中间人”:“推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我们不仅仅需要将导演、演员、主创团队介绍给电影节展的策展人、艺术总监、主席等,也需要让他们明白这部作品所展示的主题和文化,所能连接到的国内市场,以及它所能产生的影响力。”
“一个电影节的策展人,他可能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成百上千部作品,这就意味着他其实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对影片进行深入的判断、理解和挖掘。在这一层面上,如果一个熟悉影片中所展现的文化、语言,以及影片背后的产业的人能够去代表和阐释这样的作品,是可以与对方产生更有效沟通的。我们参与的影片也从事实上证明了这样的想法。”
谢萌坚信,艺术不设防。“对于艺术作品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艺术上的判断,大家对于这一方面有相对较为共通的认识。”在不断的传播、交流和碰撞中探寻电影的未来,让电影艺术跨越边界,冲破藩篱,是谢萌一直以来的梦想与渴望。


关于“赤角”的未来规划,除了以国际化的视野助推华语艺术电影佳作“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拥抱更多的观众外,谢萌已经带领工作团队,将业务拓展到了海外作品的合作。“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导演双周’单元的一个比利时导演的法语片选择与我们合作,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独立发行工作的一种认可。”
今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也有两部外国作品与“赤角”合作——一部是印度尼西亚艺术电影新秀约瑟普·安吉·诺恩的新作,拿到了“特别提及奖”的《登月荒言》,一部是英国艺术家本·里弗斯与泰国女导演安诺查·苏薇查柯邦合作的虚构纪录电影《甲米,佛历2562年》。 

谢萌与阿彼察邦及剧组在《记忆》哥伦比亚拍摄地
另外,“赤角”也参与投资海外项目。由曾获得第6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著名泰国导演阿彼察邦(《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执导,传奇英伦女神蒂尔达·斯文顿主演的《记忆》(Memoria)已于今年8月16日在哥伦比亚正式开机。
今年戛纳电影节上公布的葡萄牙导演戈麦斯导演的将在巴西拍摄新片《野性》,也有“赤角”的参与。“无论是从影片的联合制片和投资上,现在我们的业务方向已经愈发国际化、多元化。”
谢萌聊起了他创立“赤角”的初衷。我也才明白,“赤角”的本意,是指星宿发出的红色星光。自2017年成立以来,赤角一直在努力为世界范围内富有突破性、创新性与探索精神的杰出电影作品开辟更广阔的舞台。
到今天,谢萌已经能够向更多的行业嘉宾、伙伴展示出一份跨越国别、题材、风格的lineup,才算是证明了自己,证明了曾经被认为外在于西方世界艺术电影评价体系的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里也拥有足以平等的沟通能力与议价能力。

 
“能够得到这些片方的信任,我们真的很开心,也蛮自豪的。把电影解放出来,其实也就是把我们自己解放出来。归根结底,电影是平等的,人也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的说法正式对应了赤角的世界主义策略。也就是将对公司的定位与判断、对影片的定位与判断都严肃地放置在全世界的整体性语境中。也就是说,除却情感与文化的亲近,赤角并不将中国电影区别地对待。与此同时,也以吸收全球经验的模式、高于国际惯例的标准以及放眼世界电影的视野来指导自身的工作。这种策略与态度,或许类似地对应了“文化自信”,是我们与世界电影行业的对话前提。
由此,我们的谈话又一次回到了本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以及本届影展的主题:“大家与大家”,第一个“大家”,指的是大师们、杰出的电影人们,而第二个“大家”,指的则是每一位观众。平遥国际电影展,以及世界范围内其他许多优秀的电影节展,都在为电影找到观众的同时,也为观众们建构了一个可陶醉其中的美好的电影世界。我想,谢萌,也是参与到这场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一员。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致力于“跨越边界,冲破藩篱”的赤角,也定会在谢萌团队的砥砺前行中,在电影探索的过程中,打造出一张从亚太到世界的电影星图。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