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从康美探上市公司大量资金不翼而飞的秘密

从康美探上市公司大量资金不翼而飞的秘密

阅读量:3774969 2019-10-25


创新 前沿 科技
关注智芝全
锁定每一个投资机会
温馨提示:本文篇幅中长,阅读大约仅需5分钟,建议立即阅读
2019年以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不断曝光,而且手法越来越猖狂。以前的造假,一般都是从往来项目和存货这些去搞点事情,但是今年已经曝光出来的造假大案,不断刷新大家的认知。

比如货币资金这一会计科目,大多数投资人都觉得,货币资金就是“现金”,“现金”怎么能造假呢?但最近发生几起上市公司“爆雷”案,问题却都往往出在“货币资金”上面。比如5月初康美药业的3000亿现金不翼而飞……
01
康美
账面122亿资金离奇“失踪”的*ST康得,和控股股东之间存在一个“惊天秘密”,控股股东康得投资集团与*ST 康得的账户可以实现上拨下划功能。
什么意思,就是上市公司本应该独立的银行账户,控股股东可以直接将钱划走。

虽然今晚的公告,仍然没有道明此前百亿资金失踪之谜,但揭示出的这一状况,恐怕令A股投资者后背发凉,大股东还能有这种操作?
这也难怪,此前*ST康得显示着有150亿的资金,却还不了10亿的债券,这显示的都是“虚”的,实际却已不在账上。
*ST康得称,公司不排除资金被存入康得投资集团及其关联人控制的账户的可能性,目前无法确定公司资金是否已经被康得投资集团非经营性占用。

闻所未闻:122亿存款突然归“0”
由于账上大量资金,却无法还债。*ST康得引发了质疑和追问,也将账户上的资金余额为0的情况暴露出来。
在5月7日晚间的公告中,公司网银显示有122亿元存在北京银行西单支行,然而,西单支行却回函称“账户余额为0”。
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对康美药业做出了结论:“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即康美药业存在两宗罪,“虚增收入”、“操纵股价”。

2019年8月16日, 证监会公布了关于康美药业的调查结果: 
康美药业《2016年年度报告》虚增货币资金225.8亿元,占公司披露总资产的41.13%和净资产的76.74%;
《2017年年度报告》虚增货币资金299.4亿元,占公司披露总资产的43.57%和净资产的93.18%;
《2018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货币资金361.9亿元,占公司披露总资产的45.96%和净资产的108.24%。

02
反观康美事件的始末
反观康美事件的始末,缘起于几个财务指标异常:
净现比低于1
在会计中,有两个原则是亘古不变的,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这两个原则“相辅相成”,共同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尽管利润表上,可能有一个漂亮的净利润额,但是实际中,却不一定有现金流入,因而需要净现比这个指标来进行衡量。

净现比是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占净利润的比重,一般情况下,净现比应大于1,因为根据会计原理,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只包含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税费,除此之外,固定资产折旧、利息支出等并不在其中,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额小于“营业成本+期间费用+所得税”,那么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应大于净利润,即净现比应大于1。
但从康美药业的现金流量表上,很明显可以发现,2016年-2018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一直未突破17亿元,尤其是2017年第4季度、2018年第1季度、2018年第4季度,居然呈现负数,分别为-48.4亿元、-16.19亿元、-31.92亿元。

除了2017年第1季度外,各报告期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均小于净利润。净现比小于1,说明公司实现1元的净利润,流入的现金更本没有1元,2018年第1季度甚至要倒贴6元以上。
康美药业净现比小于1,且经营性现金流为巨额负数,说明其收入、净利润的可靠性较差,不排除人为“虚增”的嫌疑。
应收账款在营业收入、流动资产中均占比畸高
2016年-2018年,康美药业的应收账款从2016年第1季度的58.56亿元激增到2018年第4季度的193.6亿元。关于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的增幅情况,应收账款的波动较营业收入更为缓和。
根据康美药业披露的财务数据,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在10%上下波动,2018年第4季度为11.6%,同期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8.5%,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和总资产中均占有较高比重。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达到32.6%,特别是2018年第1季度,赊销比达到102.5%,说明营业收入基本无法回款,公司当期102.5%以上的收入都是赊销创造的。这点十分不寻常。
从应收账款的明细来看,2018年末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是最主要的应收账款,而坏账准备计提为8%左右。
从应收账款的账龄明细来看,2018年末信用期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87%,而一般认为账龄越长,回收风险越大,因而信用期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越多,则认为说明应收账款回收情况不会太差,质量较好。

但从另一角度讲,2018年处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前夜,康美药业可能正在通过伪造应收账款的方式虚增业绩。
从应收账款周转率来看,总体上康美药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下降,而同行业上市公司广东白云山药业呈现上升趋势,复星医药相对起伏不大。2016年第1季度,康美药业周转13.8次,而同类型企业周转8.11次、7.9次;但到了2018年第4季度,康美药业周转3.42次,同类型企业则周转16.44次。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平均收账期越短,应收账款回收越快,所以康美药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下降,同类型的企业水平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上升,说明康美药业的营运资金能力有衰退趋势。
存货数量也是居高不下
从2016年-2018年的财报上,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逐年上升,尤其是2017年第4季度,该比例达到67.3%,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也达到54%,这意味着,康美医药的资产里有一半都是存货。

难道这是整个医药行业的常态?然而,平均而言,整个医药行业的存货占总资产比只有12%左右。迥异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存货占比,不能不引起关注。
康美药业的报表项目存货项下占比最大的分别是库存商品78%、消耗性生物资产11%、开发产品7%、开发成本3%。消耗性生物资产没有计提过跌价准备,对此给出的解释是没有对外销售、未在评估中发现减值迹象。
根据康美药业在年报中的披露,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自行种植的人参、林下参等,公司将收获的人参、林下参之前所发生的与种植和收割人参直接相关的支出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均计入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在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或出售时,按其账面价值并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

自2009起至2018年末,康美药业账面上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余额逐步攀升至38亿元。相关资料显示,康美药业从2014年康美药业开始有计划地投资林下参,截至2015年底,康美药业林下参项目累计投入近19.42亿元。
2016年以后,康美药业就没有继续披露对林下参的投入资金情况。而在2015年-2018年,人参、林下参的账面价值上涨十分明显,但年报中并未细说,只是表示这部分资产是由于公司吉林林下参种植基地款以及所发生的相关种植费用、集安大地参业种植园下参所发生的种植费用。

但是在2018年,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聘请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公司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和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各乡镇的林下参的评估报告显示,上述评估范围共15034亩林地,种植了1408万株林下参,估值36.19亿元,增值率27%,增值的主要原因是林下参自然生长增值。
但对于上述评估具体采用的方法和过程,是否将自然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掉苗等损耗计入,康美药业并未进行详细的披露。另外,关于人参的生长周期、回报周期等,年报中均未披露。
但是通过查询Wind数据发现,全国人参批发价格自2015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10月以来每500g的价格已经自315元跌破300元。这与公司所称的“没有对外销售、未在评估中发现减值迹象”相矛盾。
03
总结:不要走入误区
类似于康美药业造假的事情还有很多,美国的安然,中国的茅台等等,那么我们如何从会计科目上,来看报表是否存在问题?尤其是从货币资金中看问题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实用的方法:
1、货币资金余额比短期负债小很多的;
2、货币资金充裕,却借了很多有息甚至是高息负债的;
3、定期存款很多,其他货币资金很多,流动资金却严重缺乏的;
4、其他货币资金数额巨大,没有合理解释的。

以上情况从逻辑来分析:
1可能代表公司有短期偿债危机;
2、3、4可能意味着貌似充裕的货币资金,实际是虚构的、被冻结的,或者早就被大股东占用,只是在做报表的前几天才回到公司账上,过后又消失的。
比如第2条,如果你真的有钱(货币资金充裕),还会借很多有息负债?让存款在银行账户趴着,然后再去跟别人借钱?甚至存款利息比贷款利息都少,这明显是不符合正常逻辑的。 
第3条,你有很多钱,然后说没流动现金?这也不符合逻辑。一般都是手头留出一部分钱用于生产经营,剩下的钱才会存银行。
第4条,其他货币资金数额巨大,但是却解释不清楚来源,这个就太明显了。纵观今年已经曝光的案例来看,这几条都是常见的。大家在实操时注意不要碰到这些雷区。
关于我们alphalio
关于我们alphalio:“FinTech, FunTech”, 让金融变得有趣。智芝全智能科技是一家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的金融数据公司。我们力争成为全球最普世化最前沿以智能量化为主题的投资研究机构。同时向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提供最全面的非传统金融数据支持和最优化的主题投资策略。

本文参考资料:
地服公司:从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看财务指标异常预警
腾讯自选股:上市公司资金老是不翼而飞 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科目到底如何把握?
往前精彩

感谢阅读,感谢点在看
↓↓↓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