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校友信息 264 | 赵亚夫校友在第四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上发言

校友信息 264 | 赵亚夫校友在第四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上发言

阅读量:3774820 2019-10-25


交汇点讯 今天(10月23日)上午,第四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在该市碧榆园召开。国内外大咖云集镇江,共襄低碳盛会,分享低碳发展。
时代楷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江苏改革开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赵亚夫参加大会并在会上发言。


戴庄低碳农业引发强烈关注赵亚夫介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2019-10-24 

金山网讯 时代楷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农业专家赵亚夫,23日走上第四届国际低碳(镇江)大会的演讲台。他首次从低碳发展的角度,推介了探索实践近20年的“戴庄模式”。兼顾高效和低碳,融合生态与生产,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戴庄低碳农业,惊艳大会全场。发展高效农业、带动农民致富的“戴庄模式”,已是在全省推广的重大典型。但从低碳视角分析戴庄的农业发展,此前并不多见。“戴庄的农业就是低碳农业,几年前我去日本时曾小范围交流过,但像今天这样正式向中外嘉宾介绍,还是第一次。”赵亚夫说。
事实上,农业领域的低碳发展大有可为。早在2007年,联合国有关评估报告就指出,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而戴庄规划发展有机农业之初,已有明确的低碳目标。“国内农业发展,一直没有成熟的低碳路径。”赵亚夫解释,之所以现在才推介戴庄低碳农业,是因为相关探索真正取得了成效。
低碳农业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节约、环保、高效上,戴庄农业正是如此。多年来,戴庄按自然规律建设生态农田,发展环境友好的设施农业,大面积推广有机栽培、健康饲养、种养结合,并把农田生态保养范围扩大到全境。通过选用需肥量少、病虫害轻的优质品种,发展使用有机肥等,戴庄村的稻田、果茶菜园,已12年大面积不用化肥农药。
赵亚夫介绍,戴庄提倡多栽树、多蓄水、多使用自然雨水,封山育林发展循环农业。目前已初步形成“森林+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经济林果+草+畜禽”和“稻+草+畜禽”的三大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发展。近年已先后出现猕猴、野生娃娃鱼等珍贵生物。根据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研究所调查,戴庄村夏季能找到10纲31目130种动物,这一数字已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相仿。
生态改善生产也随之发展。如今,戴庄村的有机稻米、精品水果、绿色农畜产品,产销两旺、声名远扬。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7万元,是10年前的6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有了生动实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说,发展低碳农业关键是要把严重依赖农药化肥、对环境破坏很大的农业模式,转化为对环境友好、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民生计的生态农业模式。戴庄的低碳农业实践令人兴奋,值得推广。 (梁和峰 朱华)摄影 谢道韫
责任编辑:邓宇
 
培育生物多样性   修复生态系统戴庄村低碳农业的探索赵亚夫
2002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戴庄村支部引领全体村民成立有机农业合作社,在10.3km?区域范围内,山、水、林、田、湖、草整体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培育生物多样性,采用健康栽培、健康饲养新技术,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在尊重自然规律传统农业基础上,植入对环境友好的现代先进农业设施、装备、生产资料和技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低碳农业经济。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使戴庄村由茅山地区最穷的贫困村转变成初步实现小康的全国文明村,为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村低碳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戴庄村采用了很多培育生物多样性措施。如按自然规律搞生态农田基本建设,发展对环境友好的设施农业;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多植树、多蓄水;严格保护野生动物;严格不用化肥、化学农药;少用或不用生物农药;把农田生态保养范围扩大到田埂及周边荒地、渠道水系,扩大到小流域全境;农牧结合,种绿肥(牧草),放牧食草畜禽;引进适应当地的动植物、微生物种类、品种,多元化种植、养殖、种养结合等。
戴庄村采用了很多健康栽培、健康饲养措施,显著提高作物、畜禽生命活力。如选用生长期短、病虫害轻、需肥量少、特优质的水稻品种;水稻再生栽培、年内两季收获技术;引进适合健康栽培的农业机械;合理降低作物种植密度;适当控制作物栽培的氮肥和灌溉水量;微生物发酵床养殖畜禽;合理降低畜禽饲养密度,增大畜禽运动量;注意饲料的清洁卫生,增加粗饲料、控制精饲料用量;增施富含有机质、微生物的清洁有机肥;尽可能多利用自然降水,增加库塘蓄水量、节水灌溉;在环境友好前提下采用现代农业装备设施,提供作物、畜禽更适宜生存条件。
戴庄村稻田、果茶菜园已大面积不用化肥农药(包括生物农药)12年;每年在水田或坡地种植绿肥、牧草面积4000亩,每亩施绿肥1.5吨以上;每年稻田、果茶菜园施用醋糟微生物发酵有机肥4000亩左右,每亩施用量稻田已由开始时的1吨降到0.5吨,果茶菜园每亩施5吨左右。
戴庄村已经有8500亩农林用地采用了以上综合的生态农业新技术,其中生态林4000亩,有机大米3000亩,有机果茶菜园1500亩。加上村庄绿化和苗木种植,全村林木覆盖率已经超过50%。
这样做的结果,戴庄村农业生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山岗郁郁葱葱分布着多种类树种的生态林,林中成群栖息着多种鸟类,经常有蟒蛇、野猪、穿山甲、獐、猫头鹰等出没,初步形成森林+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的仿自然林业生态系统。
缓坡地分布着蓝莓、杨梅、无花果、猕猴桃、甜柿、桃等果园及山核桃、茶和绿化苗木等经济林,林下生长豆科、禾本科牧草,发酵床畜禽养殖大棚散落其间,鸡、鹅、羊群自由觅食,空中盘旋飞翔老鹰和多种鸟类。正在形成经济林果+草+畜禽为主的有机农业生态系统。
山下的冲田,夏季生长有机水稻,水稻收获前套种绿肥紫云英,绿肥田放牧鹅、羊。已基本形成以稻+草+畜禽为主的有机农业生态系统。
山上到山下,各具特色的三类农业生态系统融合一起,完整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丘陵山区小流域生态景观,开始体现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显著生命力。四年前白沙水库附近发现了对水质要求很高的野生娃娃鱼,重6.25公斤,最近又发现了一窝幼鱼(10多条)。前年有农民看到了一群(7只)野生猕猴, 最近多次录得了猕猴影像资料。苏南地区一个村域范围发现野生猕猴及娃娃鱼两类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难能可贵!国家环保部南京环境研究所及南师大生命科学院来村调查,夏季稻田找到10纲31目130种动物,这个数字已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相仿。邻村稻田却只找到27种,相差十分悬殊。鸟类、蜘蛛类、蛇类、鹰类、蜂类、蛙类等成为强势天敌物种,稻田、果园的虫害,田野的鼠害,不用农药,基本都能得到控制。
随着生态系统修复,戴庄村的农业生产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不使用化肥,种植绿肥,大量增施富含有机质、微生物的醋糟有机肥,接种枯草芽孢干菌、土著菌等微生物菌种,避免了一般畜禽粪肥的抗生素、重金属污染,还能促进土壤小动物、微生物种群和数量迅速增多,丰富了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加速了土壤改良,低成本防止了农业面源污染,大幅度提高了土壤地力和自然生产力。对比数据表明:水田连续5年有机栽培,较常规栽培的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4.4%。
采用新农机后,不仅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还能更好落实传统农业措施,如醋糟有机肥施肥机、秸秆还田机、水稻钵苗插秧机等,这些对环境友好的先进农机装备,能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力。   随着农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大幅上升,戴庄村农民2018年人均纯收入2.7万元,比10年前常规栽培时高出6倍。原来低于句容全市平均22%,现在已经高出25%。
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仍然还有很大潜力,如戴庄村的有机水稻,通过推广年收两季的再生稻栽培方式,基本不用石化能源,依靠太阳能,就能获得亩产优质稻谷500公斤,亩效益3500元的很好成绩。
戴庄村的实践表明,新的农业技术体系,能较好的协调农产品的安全、品质、产量、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产量也并不低。比较理想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实现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目标,是建设低碳农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好措施。 
主编:省常中1959届校友钱士鹤
微信号q8701674
邮箱1125189217@qq.com
审校:省常中2014届校友钱雨桐
微信号qyt0503
邮箱yutong.qian@outlook.com
省常中校友信息公众号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