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安全教育】防范电信诈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安全教育】防范电信诈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阅读量:3773798 2019-10-25


文章来源:HUT学工在线安全防范提醒
  新塘派出所最新反馈,近期我校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情况呈上升趋势,绝大多数是新生。骗子的技俩还是我们之前宣传过的案例,请各学院提醒学生特别是新生只要是网络聊天过程中及电话中包括现实生活中(不认识的人)提到钱的事立即挂断或拒绝,不要给骗子可乘之机。如有疑问立即报辅导员、保卫处治安科、新塘派出所。  保卫处治安科24小时值班电话 22182110  新塘派出所24小时值班电话 28683476下面
让我们一起看几个
关于电信诈骗的
典型案例
近日,上海松江大学城接到反诈中心指令,称研究生小周正在遭遇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民警数次拨打小周电话,均显示正在通话中。民警联系大学师生一起紧急寻人,最终在校门一角落里找到了小周。小周称,对方让她关掉定位,拨了一串号码后就收不到电话和微信了,然后让她找个安静的地方做笔录。随后,对方在QQ上要求小周发送支付宝余额,又让她下载借贷软件,这让小周产生了怀疑,决定先挂掉电话,正在此时,同学通过QQ联系上了小周,从而阻止了这场骗局。
市民陈先生遭遇了电信诈骗新套路,他轻信一位自称是平安银行工作人员的话,转款验资并向对方提供了验证码,导致卡里的29999元消失。意识到被骗后,陈先生马上以最快速度到派出所报案。在他报警之后,沙坪坝区公安分局联芳派出所民警吴警官火速出手,15分钟帮陈先生追回了29999元损失。
陆女士的儿子正值高三,她接到一条自称是“老师”的短信,说要交5万元补习班的钱。陆女士信以为真,到银行准备汇款。工作人员和民警觉得事有蹊跷,前来劝阻。就在此时,陆女士的qq响了起来,对方明明是个陌生号码,却以儿子的口吻,催促妈妈赶紧汇款。这下反倒让陆女士觉得啼笑皆非:“我儿子以前不叫我‘妈妈’,今天这么亲热叫妈妈。” 之后,陆女士与儿子所在学校取得了联系,骗局最终不攻自破。
2019年7月12日,胡某在店内休息时,手机收到一条帮商家刷单的短信,胡某通过QQ聊天用手机在网上帮其刷单被骗人民币59400元。
阳光是黑暗势力的最大杀手
我们只有将电信诈骗置于阳光下
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丑陋面目
才可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那么什么是电信诈骗?哪些人最容易上当受骗?我们该如何防范自己被骗?
关于电信诈骗那些事
让我们来揭开它的真面目
Q:什么是电信诈骗?
A: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冒充他人及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冒充商家公司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招嫖等各种形式进行诈骗。
Q:电信诈骗的手段和花样?
A:1.退税诈骗。犯罪份子通过非法渠道获悉购车人的电话号码后,冒充国家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购车人谎称要退车购税,诱骗购车人到自动柜员机(ATM、CRS等)上按其指令操作以此骗走购车人银行卡上的存款。
2.中奖诈骗。犯罪份子假冒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公证处工作人员,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向受害人谎称其中大奖,叫受害人将“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及“风险抵押金” 等存入其指定银行账号,其再向受害人兑现支付“奖金”,以此骗取受害人钱款;部分犯罪团伙雇用人员到我市城乡推销奖票或附有刮奖的产品宣传单,受害人刮开后大多都会中10万或20万以上的巨额大奖,犯罪分子又慌称以“支票”形式全额兑现“大奖”,叫受害人将“中奖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及“风险抵押金”等存入其指定银行账号,以此骗取受害人的钱款。
3.培训诈骗。犯罪份子假冒消防、税务、工商、海关等国家机关、伪造国家机关公文,以传真形式向公司、企业等单位发“培训通知”,要求其派员参加培训,并叫公司、企业将“培训费” 打到其指定的银行卡账户上,以骗取钱款。
4.家人遭遇意外诈骗。犯罪份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及其在外地打工、学习、经商的家人的电话号码,先故意电话滋扰身在外地的家人,待其不耐烦而关机后,犯罪份子迅速打通受害人电话,假冒医院领导、警察、老师、朋友的名义,谎称其在外地的家人意外受伤害(如出车祸、被人打伤、被人绑架)或突然患疾病急需抢救治疗,叫受害人赶快将“抢救费用”或“赎金”打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5.亲友急事诈骗。犯罪份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及电话号码,打通受害人电话后以“猜猜我是谁”的形式,顺势假冒受害人多年不见的亲友,谎称其到受害人所在地的附近遇到嫖娼被罚、交通事故赔钱、生病住院等“急事”,以借钱解急等形式,并叫受害人将其打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6.虚假购物诈骗。犯罪份子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MSN等方式向受害人低价“推销”时尚商品或手枪、迷药、信号接收器、遥控监听器、特殊功能眼镜等违禁物品,以交“风险抵押金”、“税款”、“手续费”或“先付款再发货”等名义,叫上当受骗者将现款汇入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以此骗取钱财。
Q: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A:诈骗犯罪份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而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为此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对犯罪份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中奖和他人能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及有致富信息转让,一定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上当将“急用款”汇入犯罪份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多作调查印证,对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公检法机构等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婚介类的诈骗,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类费用一般都是现款交纳或者对公转账,不应汇入过个人账户,不要轻信上当。对于来电声称是公安、检查、法院、银行等的电话号码,务必多方印证,尝试回拨电话核实,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改号软件等手法冒认电话号码。
购买违禁物品属于违法行为。对于广告“推销”特殊器材、违禁品的短信、电话,应不予理睬并及时清除,更不应汇款购买。对于要求先汇款后交货或要求预交定金、保证金、风险抵押金、公证费、手续费购物的陌生短信、电话,一定要小心谨慎,仔细甄别,千万不要轻信麻痹和上当受骗。
到银行自动柜员机(ATM、CRS等)存取遇到银行卡被堵、被吞等以外情况,认真识别自动柜员机的“提示”真伪,千万不要轻信和上当,最好拨打自动柜员机所属银行电话的客服中心了解查问,与真正的银行工作人员联系处理和解决。
日常应多提示家中老人、未成年人注意防范电信诈骗,提高老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犯罪分子通常喜欢选择相对容易上当受骗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作为诈骗目标,作为子女或者父母,除了自己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外,应积极主动向加重老人、未成年人传递防诈骗的知识,为我们敬爱的长辈和需要呵护的下一代筑起防诈骗的知识围墙。
Q:遇到电信诈骗怎么办?
A:接到电话,不管对方是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电话:陌生人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途径要求你对自己的存款进行转账汇款的,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接到电话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电话: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这样的事情,无端的中奖信息都是骗子设的局,不要因贪一时的便宜遭受更大额度经济损失。
接到电话一谈到是公检法等人员一律挂断电话:现在骗子都会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称受害人银行账户存款异常等情况以所谓的保护为由来进行诈骗。
所有短信,只要让点链接的,一律删掉:这种是典型的利用短信链接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的诈骗手段。
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微信里有很多类似于算命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会在后台盗取你的手机号,让你输入名字去匹配就会盗取你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信息,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170这个号段是虚拟运营商的号段,这个号段的号码都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SIM卡,真正实名制很难。
防范电信诈骗一定要谨记这六个一律,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同时如果被骗一定要收集有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应及联系银行办理银行卡挂失、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密码修改等,防止可能的损失进一步扩大。同时,应尽可能及时记下诈骗犯罪份子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QQ号、MSN码等及银行卡账号,并记住犯罪份子的口音、语言特征和诈骗的手段经过,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追缴被骗款等工作。
最后,请大家牢记
防范电信诈骗口诀
陌生电话要警惕,可疑短信需注意中奖退税送便宜,哄你汇钱是目的暴利理财和投资,多是骗局莫搭理刷卡消费欠话费,细分真伪辨猫腻冒充领导公检法,堤防骗子在演戏来电自称黑社会,立即报警不迟疑亲朋好友遇事急,不忙汇款先联系升级网银假信息,钓鱼网站莫点击电子银行本人办,U盾自己拿手里个人信息要保密,密码账号管仔细任凭骗术千万变,我自心中有注意不理不信不汇款,小心谨慎防万一
(转载自公众号 中国大学生在线)
编辑 | 吴雨珂
责编 | 陈勇
总编 | 欧阳慧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