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专家风采】郭协力:不忘从医初心,尽己所能抢救生命

【专家风采】郭协力:不忘从医初心,尽己所能抢救生命

阅读量:3773794 2019-10-25



      神经外科是临床医学最为精细和复杂的学科之一,尤其是人体的大脑更是一直被视为“生命的禁区”。而他,却凭借高超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完成了一例又一例高难度的颅脑外科手术,一次又一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回来,成为“生命禁区”的守护神,他就是——福建省晋江市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神经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2016年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协力。

有理想、有情怀的医学博士

      1997年开始工作的郭协力,已有22年的工作经验,在这块沟壑纵横的区域里“动刀子”,磨砺出郭协力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但没有磨平他在医学上不断探索的进取心,在工作之余他选择不断深造学习,成为晋江卫健系统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

回想当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老师建议成绩优异、性格外向的他报考师范类院校,当一名人民教师,但是他心中始终深埋医生梦,曾经的经历坚定了他选择职业的执着。在高三那一年,他奶奶因病长期卧床,而他自己也曾因身患疾病住院治疗,面对家人和自己在疾病面前的脆弱,他立志要当一名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技术,解除患者的病痛,他毅然填报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考上湘雅医学院,当时在省内是凤毛麟角,在五年的大学生涯中,他多次拿过奖学金,获评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是名副其实的未来之星。当时毕业后找工作是比较容易的,基本都可以留在省级大医院,出生在石狮的郭协力,放弃在省会福州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加入了县级医院晋江市医院,扎根基层,奉献服务,成了一名神经外科医生。

有担当、有仁心的学科领路人
神经外科成立之初,在病房条件有限和设备简陋的情况下,他先后前往中日友好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学习神经外科技术,学成回来后,开展大量动脉瘤、颅内肿瘤及脊髓肿瘤等高难度手术,有的时候手术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经常会通宵达旦地忙碌着。“当通宵做完手术时感觉整个人累瘫了,但是病人康复是我最大的成就。”郭协力说道。现在晋江市医院神经外科已经是泉州市临床重点学科,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住满了整个病区,多年来挽救了大量神经外科急危重症病人的生命。直至今日,他仍然活跃在临床工作第一线,还在参加神经外科值班工作。
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在读博期间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周一至周六基本每天都参与手术,周日则坚持到病房查房及进行患者影像资料收集。他会亲自拍摄患者影像资料,然后将病人的影像、病史、病理报告及手术录像等资料整理建档。经常有人会问“老郭,你拍这些干啥呀?”这些在很多人眼里“无用”的功夫,郭协力却深知这一过程的意义,只有加深对手术过程的理解,注重对手术效果的评价,才能持续改进技术,提高手术成功率,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

有梦想、有使命的传承者
在采访临近结束时,郭协力从书架上拿出了《神经外科学》这本近1000页厚重的神经外科学经典著作。感慨道,在他刚开始接触神经外科时,科室能收治的疾病只有书上不到100页的内容,那时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拓展科室业务范围,更好满足群众需求,争取更多技术达到地区乃至省内先进水平。如今晋江市医院神经外科所开展的业务范围,已经达到书上将近80%的内容。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依靠团队才能走得更远。”郭协力有感于自己的成长,得益于前辈的帮扶与团队的支持,深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每次交流学习回来,都会第一时间将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回来传授给年轻人。他为团队成员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的理念然后应用于科室发展与建设;第二,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在他的指导下,团队中的年轻医生茁壮成长,学科建设成果丰硕。
1
END
1
来源 | 晋江经济报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