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降温+雨+大风,新一轮冷空气马上就到威海

降温+雨+大风,新一轮冷空气马上就到威海

阅读量:3767910 2019-10-25



今天我们迎来“霜降”属于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近期我市气温变化平缓但由于大气扩散条件差空气质量不好明见度较低新一轮冷空气正式回归降温、雨水、大风为我们驱散雾霾威海市气象台和威海市海洋气象台发布的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威海各区市:         今天白天到夜间,多云转阴,明晨局部有小雨,东北风4~5级明晨转北风5~6级,沿海20℃~15℃,内陆23℃~13℃;        明天白天到夜间,阴转多云,北风5~6级阵风7级,沿海16℃~11℃,内陆16℃~6℃;        26日,晴间多云,西北风转西南风4~5级, 沿海16℃~9℃,内陆17℃~4℃。

▲ 全国降温进程图 越是这种气温忽高忽低的时候
许多朋友可能又会想起那句老话
“春捂秋冻”
但你真的知道它的真正含义么
有些部位真的不能“冻”
↓↓↓
“秋冻”不意味着要挨冻
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可能会生病。

“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另外,晚秋天气较凉,也不要一下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但也不能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秋冻”的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
有些部位绝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脚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腹 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双 脚
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是人体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脖 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肩 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以下五类人不能秋冻
1心脑血管病人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所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更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
2哮喘、支气管炎病人一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本身气道的防御功能较差,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被病菌病毒入侵后易引起感冒、咳嗽,还会引起扁桃腺炎和肺炎。哮喘病人对季节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抵抗力弱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

另外,食物和空气中的过敏物质大量增加也是该病易发的重要原因。有哮喘和支气管炎的病人,保暖对他们很重要,要及时地增减衣物。
3胃病病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由于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特别是冷空气骤袭胃肠,如果防护不当,就会使旧病复发。患有溃疡病的人不宜秋冻的原因是,人体受寒冷的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的胃溃疡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4老寒腿病人老寒腿患者在受寒时会使症状加重。老寒腿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得了老寒腿病的老人,从秋季开始就应该注意腿部保暖。

5体寒的女性患者对于一些体寒的女性朋友,尤其是一到冬季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秋季务必要注意自己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甚至造成宫寒、月经不调等疾病的侵扰。
提醒大家,就算对体格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冻”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这一原则就不再适用。秋冻要顺应自然变化,盲目“秋冻”,切不可取。
气温变化大
一定要记得增添衣服哦
来源:威海气象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腰臀髋部疼痛,小心强直性脊柱炎找上门!
为心脏跳动争分夺秒,多科室合力成功救治心梗患者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