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解局】《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明年起施行:强化法治保障 执法不搞“一刀切”

【解局】《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明年起施行:强化法治保障 执法不搞“一刀切”

阅读量:3766447 2019-10-25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尚法新闻注意到,《条例》共7章72条,聚焦当前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广国内最佳实践。该《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  △图片来源:网络)
据司法部、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出台《条例》最重要最核心的意义,就是把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大量行之有效的政策、经验、做法上升到法规制度,使其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增强权威性、时效性和法律约束力,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建立证明事项清单制度
《条例》明确,国家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法律保护,着力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落实市场主体公平待遇。
 
《条例》围绕破解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着力净化市场环境,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更多活力、提高竞争力。例如,聚焦破除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障碍,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
 
《条例》围绕打造公平、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府运行体系,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惠企便民的高效服务。例如,《条例》提出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落实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要求,编制并向社会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推动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尚法新闻发现,针对各地民众办事时苦不堪言的奇葩证明事项,2018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过《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清理各种证明事项。但是,首先,该次清理工作并没有确立清理或保留证明事项的法定标准,哪些应当清理,哪些必须保留,不够明确;其次,该次清理工作只是一项工作安排,而且更多属于督促而非强制性质的安排,并非确定的法律规范,难以保证清理工作的持久性。
 
此次,《条例》第四十四条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首先,明确了保留和清理标准,即证明事项应当以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缺乏上述依据的,均在清理之列。其次,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证明事项清单,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将证明事项置于民众监督之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由法律位阶较高的行政法规来确立证明事项清单制度,为该制度长久发挥作用提供了基础。
 
可以说,此次规定为各地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清理证明事项划出了硬性界限,同时为民众了解各项证明事项是否合法及如何办理提供了便利,真正体现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
审批材料一减再减,准入门槛不断降低。例如,正进一步缩减2019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将在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共推出11项开放措施。企业开办、用水用电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的办理时间已压缩50%以上。
 
减税降费增加活力,减负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又分两批印发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政策文件,超额完成全国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任务。同时,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上,我国取得长足进步。比如,从执法角度看,今年上半年,全国地方人民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15万多件,同比上升了80%,审结侵犯知识产权罪一审案件2000多件,同比上升了约23%。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营商环境还存在很多突出的短板和问题。”司法部立法二局副局长张要波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法治保障,把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 
 
此次《条例》第三十五条至第三十七条明确要求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优化政务服务流程。该规定将政务服务标准化确定为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法定职责,对于各地政府正在建立中的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起到推动作用。该规定如果能落实,可以为民众和企业在跨区域跨部门办理相关行政事项时提供极大便利,真正做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聚焦“一刀切”:不得要求普遍停产
尚法新闻注意到,《条例》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一刀切”问题做出了明确要求。
 
第五章“监管执法”中第五十九条明确:开展清理整顿、专项整治等活动,应当严格依法进行,除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发生重特大事故或者举办国家重大活动,并报经有权机关批准外,不得在相关区域采取要求相关行业、领域的市场主体普遍停产、停业的措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解读《条例》时表示,执法“一刀切”是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有的地方监管中平时不闻不问,执法不力,到了清理整顿、专项整治、督查督导、年终考核的时候,临时抱佛脚,采取一些敷衍应付、简单粗暴的处理措施,不给需要达标整改的企业留出合理的时间,甚至要求企业普遍停工、停产等,这就给企业主体造成损失。对此,《条例》专设一条,除特定情况外,不得要求市场主体普遍停产、停业,有利于以法治化的手段来纠正上述问题。
 
宁吉喆表示,除特定情形外,一律不得要求市场主体普遍停产停业,以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干预市场主体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条例》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对“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确立了基本规范。同时,聚焦突出问题,重点围绕强化市场主体保护、净化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规范监管执法、加强法治保障这5个方面,明确了一揽子制度性解决方案,推动各级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
 
据悉,此次《条例》起草过程中,进行了大范围的意见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司法部,广泛征求了60个中央有关部门、37个地方政府、11个研究机构、37家行业协会商会和5个民主党派中央共计150个单位的意见,召开17场专题会,听取了150家内外资企业、50个城市分管市领导、50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美国驻华商会、欧盟驻华商会等机构的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跃升至全球第31位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时间10月24日,世界银行正式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得分77.9分(即中国达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比上年上升4.26分;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我国已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在世界银行10项评估指标中,中国有8项指标排名上升,比去年多1项。其中,办理建筑许可排名提升88位至第33位,保护中小投资者排名提升36位至第28位,办理破产排名提升10位至第51位,跨境贸易排名提升9位至第56位,纳税排名提升9位至第105位,获得电力提升2位至第12位,执行合同排名提升1位至第5位,开办企业排名提升1位至第27位。
 
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参与全球评估的地方政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朝着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不断前行。
资料来源:法制网、人民网、新华网、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等

主编:李海洋
编辑:韩湘子
征 稿 启 事
《中国商报·法治周刊》旨在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文化,为法治经济鼓与呼。“法治动态”、“法治人物”、“案例评析”、“法官说法”、“检察官说法”、“律师说法”栏目现面向全国公检法司系统、律所、院校等单位及个人征集稿件。
征 稿 要 求
法治动态:政法系统、律所等有关单位学法、普法、执法等动态新闻,字数在1000字之内,配图需加文字说明;
法治人物:政法系统、律所等有关单位先进人物的专访或事迹等稿件,字数2500字左右,必须有配图及文字说明;
案例评析、法官说法、检察官说法、律师说法:法院、律所、院校等单位或个人撰写的典型案例评析性稿件,字数3500字左右,要求依法分析,法条、法理运用准确;
来稿请注明单位、姓名、职务、联络方式等信息。
所有来稿,一经采用,均视为同意在《中国商网·法治频道》、《中国商报·法治周刊》官方微信平台、《中国商报·法治周刊》关联网络媒体同步刊发。
投稿邮箱:zgsbfzzk@163.com
北京法行天下文化传播中心
是国内专业的“文化墙”服务商,重点打造全国各企、事业单位的法治文化、廉政文化、党建文化等文化品牌建设。
为您提供:策划、设计、制作、安装等“一条龙”服务。
预约电话:400 -0298-110

其他新闻
贵州原副省长靠内幕赚1.6亿 落马前数十万名酒倒下水道
武汉中院窝案十数年后  政法官员再陷塌方式腐败
河南鹤壁扫黑除恶中这些公安相继被查
科级干部豪掷500万购房被举报后,6名同僚同时落马
贪污4700多万的厅级干部 在警示教育片里血泪忏悔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