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上方 好爸妈在线频道 , 回复"0"
免费领取【0-18岁育儿锦囊】
黄磊又想骗大家生女儿了!
前两周,他发微博,说多妹想趁着多多姐姐睡觉的时候,在姐姐头上钻个洞爬进去,这样姐姐生孩子的时候,就能把她生下来,因为她想做姐姐的女儿。
多妹儿这爱,估计会让姐姐瑟瑟发抖吧哈哈哈~
第二天微博,姐妹俩站在秋日的暖阳里,美得简直不能更有爱了!
为什么黄磊家的女儿们永远姐妹情深、岁月静好,咱们二胎家庭却十冤九仇、鸡飞狗跳?
翻翻坊间的二胎养育指南:
第1条黄金守则:照顾老大的情绪;
第2条黄金守则:尊重孩子本来的样子,不作比较。
可能大部分父母会说:我都做到了呀,为什么他们还老打架?
但你真做到了不在孩子之间作比较了吗?
回想一下,类似那些“你看看哥哥…”“你看看妹妹…”的话,平常有没有脱口而出?
我有。
那天,我一左一右牵着哥哥妹妹去逛街。哥哥很好动,像只皮猴子,不停上窜下跳,扯得我手好痛。我脱口而出抱怨了一句:“儿子呀,你扯得妈妈很不舒服,你瞧妹妹走得多乖。”
说完之后,我立马后悔了。果然,儿子嘟囔了一句:“妈妈不爱我,老是赞妹妹乖。”
也许在大的方面,例如学习、个人能力,我们都记住了并克制住自己不去将两个孩子进行比较。
但在生活上,我们还会下意识地把孩子进行比较,双胞胎家庭甚至更喜欢“求同去异”,比如买一样的玩具,穿一样的衣服,特别年龄越小的时候,父母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更明显,完全忘记了他们其实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这是我们的本能。
而这本能,正是导致孩子们长大后互相嫉妒对立争执的源头。
家庭教育,是一场对抗本能的修行。
从前我们都说:“你是哥哥/姐姐,所以要让着弟弟妹妹。”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句话不对,本能地,转而讲求公平。
于是,我经常会这样说:
1、“别抢别抢,一人一半,绝对公平。”
2、“谁也不准拿谁的。”
3、“怎么会不公平呢,妈妈都平均分了。”
可这样的费心费力,结果往往并不讨好,孩子们反而变得斤斤计较,谁也不肯吃亏。
物质上还好说,精神上呢,你如何做到平均分?
很多时候,物质的公平只是假象,孩子想要的是爸爸妈妈全部的关注,全部的爱,他们真正想要的,是那份独一无二的爱!
分开爱,而不是公平爱。
多多的玩具比妹妹多,于是多妹问黄磊:为什么你要把好东西都给了姐姐?
黄磊并没有立马承诺多买玩具弥补妹妹,也没有要求姐姐把出多出来的玩具平分给妹妹,而是解释只是因为姐姐先来而已。
所以,当孩子问你“为什么弟弟/姐姐有新玩具,而TA没有”时,TA要的其实可能只是一个解释和肯定,肯定你也同样爱他。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肯定和看见。
多说一句解释,那个孩子就被你看见了,TA的感受被你看见了,TA的需要被满足了。
任何人,不论长到多大,在父母那里,永远都是一个需要被肯定的小孩。
分开爱,不仅仅只是给予他们不同的玩具,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更包括按他们喜欢的方式给予你的陪伴和爱。
以往我们认为,每个孩子之所以独一无二,是因为和后天的养育环境有很大关系。那怎么解释双胞胎孩子在相同的养育方式下长大,却有不同的性格呢?
所以,“心理营养”首创者林文采提出“天生气质”这个概念。
孩子并非天生是一张白纸,他们的个性和能力,从受孕的那一刻起,就刻在他们的基因里。这些天生的特质,有些无论后天如何教养,都不能够完全扭转和改变。
我们当父母的,反而需要做一张白纸,无条件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比如我们养植物,有些喜欢阳光的照射,有些荫凉的呵护,有些需要大量水分,有些浇水太多反而会淹死。
孩子也同样有这样的分别。
我儿子活泼好动,整天沉浸在自己想象的格斗世界里,所以他最喜欢的特殊时光,是模拟吃鸡。有时候我想抱抱他亲亲他,他还会一脸不情愿,问:妈妈,我可以继续玩了吗?
女儿则相反,很喜欢亲亲抱抱,每次我说“来,亲一个”,她会立马把小脸蛋伸过来,“吧唧”完一面还不够,还要我“吧唧”剩下的另一面。
她还很有表演天赋,她能准确地抓住不同动物的神韵,模仿得维妙维肖。所以,她最享受的特殊时光,是让我们像点歌一样,指定她扮演不同的动物。
每个孩子都需要属于TA自己的“特殊时光”。
也许你会觉得这很难做得到,因为孩子越多,家庭琐事越多。但即使这样,也要挤出时间来。比如让爸爸帮忙带15分钟,比如老大上幼儿园时,和老二来一段高质量的陪伴。
虽然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安排,但却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按孩子喜欢的方式,给到每个孩子单独被父母陪伴的特别时光,就是父母无条件地爱着TA本来的样子。
即使他们对父母有什么不满,即使他们心里有什么伤痕,也能通过这段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修复。
分开爱,对孩子意味着:孩子,你真的很重要!
我们也许已经看过很多书,也看过很多育儿号,内容都很好,道理也都没毛病,就是觉得“臣妾做不到啊”。
但为人父母,本就是一场对抗本能的修行。对抗本能的第一步,意识到自己在条件反射。
从今天起,做自己的觉察者:
○ 做到不比较:不在一个孩子的面前批评或表扬另一个孩子,如果孩子做得好或不好,单独对这个孩子去表达认可或指出不足。
帮助孩子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放到对方的行为上。为孩子营造合作,而非竞争的关系。
○ 放下那些“应该”“不应该”:如果老大不小心犯了错,特别是弄伤弄疼了老二,请记得TA自己也是个孩子,TA也受到了惊吓。有些“道理”,TA不是天生就“应该”知道的。
○ 用分开爱,代替公平爱:爱不是数学题,不是生了多少个孩子,你就只能把爱分成多少份。
告诉你每一个孩子:你拥有爸爸妈妈全部的爱!
- The End -
好爸妈在线主笔团 | 黎黎 几何一群懂点心理学、懂点家庭教育
在育儿路上打怪升级的爸妈
几何作者介绍把别人的故事,揉碎了讲给你听。深度解析育儿与情感困局,习惯性拆穿人性黑洞,辗碎玻璃心。
(如需转载请勿修改文章内容,以防侵权)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了解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