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彩礼”的表述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用语,人民法院审理的彩礼纠纷案件的案由按照有关规定被定为“婚约财产纠纷”。婚前给付彩礼的现象在我国相当盛行,同时,因为彩礼返还发生的争议也屡见不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上述司法解释为实践中处理彩礼问题提供了裁判的法律依据,但实际生活中情况纷繁复杂,个案具体情形各不相同,返还彩礼除了审查上述条件之外是否需要考虑其他的因素呢?今天我们先讨论第一种情况,即给付彩礼后,未结婚登记的,给付彩礼的一方能够要求返还全部数额的还彩礼问题。
近日,浙江诸暨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件婚约财产纠纷案件。
浙江诸暨小伙寿某与女友王某恋爱期间,曾给王某见面礼8800元,并赠送财物若干。去年1月,双方举行婚礼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礼前后,寿某给王某彩礼15万元并赠与白金钻戒一枚(价值14100元),王某回礼8800元。同居期间,两人产生矛盾,寿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返还彩礼202906元、民国古币6张及现金3000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彩礼是男方以结婚为目的给女方的,是附条件的赠与。原告向被告给付彩礼是不争的事实,但被告亦为双方婚事支付一定的费用,原告要求全部返还彩礼,既不符合农村风俗习惯,也不利于双方利益平衡。况且,根据双方庭审陈述,原告寿某曾打过被告耳光,双方在此之后开始分居,上述行为系导致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彩礼返还的数额问题上,法院综合考量本地风俗习惯、被告实际开销,以及双方确已共同生活半年左右等,酌情确定由王某返还寿某彩礼65000元。
所以,从性质上来说,彩礼属于以结婚为目的的附条件的赠与,给付彩礼后没有进行结婚登记,则所附条件没有成就,给付彩礼的一方有要求返还彩礼的权利,法院对此应予支持。但是返还彩礼的具体数额,应结合未进行结婚登记的原因、双方的过错程度、有无同居生活及同居生活时间的长短、有无对女方身体造成伤害等因素综合考量。
最后,提醒结婚男女应崇尚文明节俭的婚姻礼俗,移风易俗,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念,自觉抵制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
作者:辽宁天姞方律师事务所罗福平
声明:
本文为天姞方婚姻家事团队创作,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婚姻家事法律问题请电话咨询1313003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