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欢迎收听大语文示范朗读,我是杜桥,今天我要为大家朗读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朗诵家:杜 桥
作 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品赏析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简 介
杜 桥

中国朗诵联盟副主席
杜桥(杜玉明)。中国民革党员,著名朗诵艺术家、语言艺术教育家。世界华语诗歌联盟朗诵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副主席,中国诗歌春晚执行导演,“诗韵中华”签约艺术家。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中国演艺界“最佳朗诵奖”、全国高校国学联盟“朗诵家诵读贡献奖”获得者。中国百姓才艺网艺术总监,华夏传统文化网络电视台艺术总监兼总导演,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延安文艺学会朗诵艺术委员会主席、辽宁广播十佳金话筒,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沈阳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编导。曾出版专著《抚摸往事》、《杜桥短诗选》、主编有声图书《中华诗词诵读.传统文化朗诵会》,并担任朗诵、音乐编辑、制作。诗作《牧歌》曾获《诗刊》诗赛大奖。
演出足迹遍及海内外。曾多次应邀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南、长春、安徽、南京、郑州、无锡、大连、鞍山、锦州、铁岭开原、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通辽、银川、江苏兴化、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地讲学、巡回演出, 2017年11月随“诗韵中华”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赴美国洛杉矶、旧金山演出,在海内外赢得广泛赞誉。
朗诵是语言的花朵、精神的火炬!生命因朗诵而精彩,生活因朗诵而芬芳。朗诵就是用声音作画,用声音的彩笔描摹一幅或清丽婉约、或激越悲壮的立体音画。弘扬朗诵艺术,放歌美好生活!我爱母语,我爱祖国!
——杜桥
对一首诗的解读欣赏及表现,是一门大学问。我一直很崇拜有个性的朗诵家,他会将你带到特定的情境和意境,让你迷失自己。言为心声,只有深刻的内心体验和独到的理解,才会有声情并茂的再现和锦上添花的升华!
——马戈(《解放军报》主编、摄影家、作家)听杜桥朗诵有感

大语文 爱朗读
声音在路上


关注我们

全文字数: 1816
阅读时间:1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