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我在美国贩文物”——从新天地鸿仪里走向纽约的李文卿及其交易

“我在美国贩文物”——从新天地鸿仪里走向纽约的李文卿及其交易

阅读量:3751473 2019-10-24


1915年,卢芹斋的古玩店在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开业。
这位张静江曾经的仆人从7年前自立门户,他舍去了丝绸、茶叶、折扇甚至开办豆腐店这类利润很薄的业务,自己控制的来远公司只做利润丰厚的古董文物。他本人,也由一位留着辫子、出身卑微的中国人,成功转型为名震西方收藏界的年轻才俊:C .T. Loo。当他将业务重心从巴黎转移到纽约后,开始将销售对象锁定在东海岸那些美国权贵们身上。
而在西海岸的旧金山,此时正掀起了一阵“中国风”。
自1915年2月起,美国政府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市举办了为期几个月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虽正值一战期间,博览会也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1个国家参展。
袁世凯北洋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一件大事。早在1914年4月,袁世凯就亲自召见了美国派遣赴华游说的劝导员爱旦穆,决定成立筹备此次盛会的事务局,为参会做了认真地筹备。

照片:参加万国博览会的中国代表

照片:1915年旧金山万国博览会的盛况
有资料显示,张静江的另一位舅父、庞元济(字莱臣)的堂弟,曾留学美国的庞元浩(1881—1951年,字赞臣)携带了一批庞元济所收藏的中国字画,以参加这次博览会的名义送往美国;按照罗拉所撰写《卢芹斋传》中的描述,在1914年8月抵达中国的卢芹斋,因第一世界大战爆发受战火阻绝,只有选择在这年底与张静江的小舅子姚叔来从上海乘船同赴美国。
从如今弗利尔美术馆藏品等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庞元浩携带庞元济的收藏赴美,与卢芹斋和姚叔来的赴美,这两件事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甚至可以说是早有安排、早有预谋。

明信片:1915年万国博览会上的中国馆
有关这一故事,下文再继续描述。这一回,我们先来看看从1915年——这个由中国人掀起的向美国出售文物古玩的高潮中,与弗利尔做生意的另外两位来自上海的古董商人:李文卿和游筱溪。
壹 李文卿们在纽约刮起的“东风”
2019年,适逢张大千先生诞生120周年,国内的数家美术馆为其举办了隆重的纪念展览。
从2018年年底至今年中,一位名叫李顺华美籍华人艺术家在上海接受了《新民周刊》等几家媒体的专访。
李顺华(别名李庬,号大胡),祖籍江苏无锡,1934年生于上海。这位85岁的老人、张大千的弟子,便是李文卿的孙子。
1949年之后,跟随李文卿做生意的儿子李凌云移居美国,孙子李顺华留在了上海。他于1952年离开上海赴香港,然后由1954年遵父命由香港赴巴西,拜张大千为师学习书画,“随侍杖履”达数十年。

李顺华先生近照(图源:《新民周刊》)

张大千赠李顺华《宋人吟咏图》册之一,1955
李顺华与李文卿无缘相见,在他向媒体的回忆中,部分还原了当年李文卿赴美做古董生意的情况。
据李顺华回忆,爷爷李文卿为无锡人,出生贫苦,最早以兜售眼镜为生,后听从朋友建议入行做古董。在上海的古董生意做大后,开设了文源斋古董店,主要经营青铜器、瓷器、字画生意。李文卿曾经在蒲柏路(今太仓路)416号建造了“五上五下”的大房子,此后又在如今的新天地一带造了七幢石库门房子,与自己家的大房子连在了一起石库门房子中的弄堂,被称为鸿仪里。
在第一篇文中,曾提到过一份民国六年(1917年)《李氏重葺宗祠落成记》,据其中载:李文卿“以商战雄海上,凡宇内人士之出骨董求售者,无不真赝立辨,贸易之盛甲于东南。然且渡东瀛赴欧美与泰西大博古家相联合,频年海舶往还迄无暇。”
这与李顺华先生的回忆相一致,他在接受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万君超先生采访时,回忆道:“......李家世代居住在无锡乡下的鸿声里(其在上海建筑的弄堂被命名为鸿仪里,是有纪念家乡之意——笔者按)。祖父发了财后就在鸿声里造了一座很大的李氏宗祠,祠堂前有石马、石俑。这个祠堂我只看到过老照片。”
在是此专访中,当四川张大千研究中万君超问及:李文卿为什么会想到去参加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李顺华表示对具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但他介绍说,李文卿当年的文源斋在上海古董行中比较出名,结识了包括小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在内的一些美国藏家,同时也结识了卢芹斋、庞元济等人,于是开始一起做“洋庄”生意,“......经常是一段时间在上海,一段时间坐船到美国,返程时也到日本,”他回忆说。【注】
实际上,从目前有限的资料、文献分析,李文卿开始赴美做古玩生意,正是卢芹斋将业务重心从巴黎转向纽约之时。
有关李文卿是否参加过1915年旧金山举办的那次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或者如同庞元济的堂兄庞元浩那样,借此贩运文物到美国出售,目前尚没有直接的证据。
尽管如此,我们也可大致揣摩出如下一个轮廓:
在1915年,旧金山市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中,来自中国的参展产品达10万余种,占整个博览会的参展产品的50%以上。趁着旧金山刮起的这股“东风”,来到美国推销商品的也包括一些来自上海的中国古董商人们,他们的产品与众不同,不是茶叶、酒类和丝绸,而是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古董及字画。
实际上,让这些做“洋庄”生意的中国商人们赴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因为欧洲正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有刚刚富裕起来、欣欣向荣的美国,才是承接这些宝物的理想场所,也才他们理想的市场。
贰 与弗利尔成批量交易中的字画
1915年,李文卿(Lee Van Ching 约1869——1931年)的文源斋,出版过一本名为Description of famous Chinese paintings 的图书,该书用英文介绍了上海文源斋古玩店李文卿的大量藏品。据网络资料,在同时美国一家画廊还出版过文源斋藏品的英文目录:Van Ching Lee:Van Yuen Tsar Curios Store,这本册子中,详尽介绍了其收藏的有宋明陶器、古代石雕、玉雕、鼻烟壶、青铜器、宫廷家具以及字画。
另据国内某旧书交易网站的素材显示,在1917年2月,李文卿曾在纽约举办过一场为其四天的中国古董珍玩拍卖会,为此专门在美国制作了英文版拍卖目录——《中国博古家李文卿藏品》(The Lee Van Ching Collection)。

李文卿1917年拍卖目录内页(资料来源:网络)

李文卿1917年拍卖目录内页(资料来源:网络)

李文卿1917年拍卖目录内页(资料来源:网络)

李文卿1917年拍卖目录内页(资料来源:网络)
该拍卖目录显示,这场拍卖会在位于纽约麦迪逊南广场的美国艺术画廊(American Art Galleries)举行,从1917年2月14日,持续到2月17日,其中的拍平共有816件,标明出自清宫旧藏的珍品便有19件。
由此可揣测,李文卿向美国人贩卖文物正肇始于这段时间。正如在本系列文章第一篇所提到过的,那幅被归于戴嵩名下的《骑牛过河图》(Crossing a Stream on a Water Buffalo)正是被李文卿在1916年于纽约卖给了弗利尔。
这一时期,由李文卿在纽约直接向弗利尔卖出的中国字画绝不仅是这一幅,若是以Li Wenqing为关键字,检索弗利尔美术馆的藏品,大约有300多项,其中绝大部分为1916年前后,弗利尔本人在纽约从李文卿手中购得。在这些藏品中,除了部分玉器、杂项外,还有大量字画。
可见在1915——17年,文源斋曾与弗利尔做过一单大生意,成批量地卖给对方一批字画。弗利尔美术馆网站资料显示,这段时间经由李文卿手卖给弗利尔的中国书画,其中大部分为明清时期的伪作和仿作。
这些作品大多会归于历史上某位知名画家名下。比如上述那幅归于戴嵩名下的《骑牛过河图》,而以下这幅《鉴马图》(Evaluating a Horse)则被归为戴嵩的师傅韩滉名下。该图尺幅为纵119.8厘米,横89.2厘米,后被馆方鉴定为明清时期仿作,同样此图也由李文卿于1916年在纽约卖与弗利尔。

1916年经李文卿售出的《鉴马图》

《鉴马图》细部1

《鉴马图》细部2
这些字画参杂了大量的伪作和仿作。这可能基于以下几点,中国传统绘画本身的学习过程便是对前辈的临摹,其次从明代开始,因为苏州等地的市场经济发达,归于名家笔下的造假盛行,而李的藏品恐大部分出自于这些行家之手;
另一方面,相对古玉、青铜器、石雕、陶器等文物的鉴定,中国古代字画的鉴定门槛更高,也更为西方人所陌生。当时如弗利尔这样的收藏家,对于中国绘画的理解和研究尚不足,他们仅仅从纸张的年代、画作的色彩、尺幅的大小等等视觉元素来衡量一幅作品的价值,而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流派、尤其是文人绘画中所提倡的道德水平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学趣味,尚缺乏系统地研究和学习。
既然李氏族人对他高超的鉴赏能力毫不怀疑,他们描述说:“凡宇内人士之出骨董求售者,无不真赝立辨”——那么李文卿对于这些字画的真伪显然是心知肚明的,作为生意人,在将这些伪作、赝品出售给美国人时,他并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不光是李文卿这样做,同样来自上海的游筱溪也出售了一些这类的伪作与仿作给弗利尔。比如下边这幅被归于南宋四大家马远名下的《溪石垂钓图》(Fishing under a Rock Spire),该图后被馆方鉴定为带有浙派风格的明代伪作,尺幅为纵186.2厘米、横104.4厘米。

1916年从游筱溪售出的《溪石垂钓图》

《溪石垂钓图》局部1

《溪石垂钓图》局部2

《溪石垂钓图》局部3
该图同样为弗利尔本人于1916年在纽约经游筱溪之手购得。
与此同时,在1916——17年这段时间,弗利尔所购入的大量良渚古玉,也多来自李文卿和游筱溪,有关部分下回再作介绍。
【注】 此部分内容参见刊发于2019年4月《典藏·古美术》文章:《我与张大千及其友人: 李顺华先生访谈实录》,作者为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研究员万君超先生。以及《新民周刊》2019年5月22日刊发文章:《李顺华:“我一定要澄清,绝无齐白石看不起张大千一说”》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