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理大于权威期刊《自然》发表科研成果

理大于权威期刊《自然》发表科研成果

阅读量:3742636 2019-10-24


《自然》系列期刊是
世上最具权威的科学期刊之一,
蕴含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涵盖科学和科技不同领域。
理大应用物理学系最近
发表了三篇研究论文,
收录于《自然》系列期刊上。
应用于仿神经视觉传感的「光控阻变存储器」─《自然 ─ 纳米技术》

理大应用物理学系副教授柴扬博士及其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可模仿人类视网膜功能的光电器件设备,其兼备图像传感、记忆和前期处理的功能,以此进行图像识别,准确度和效率均超过现有的人工视觉系统。
实验证明,这项创新发明能简化电路系统,快速处理大量视觉信息,并且大幅降低能耗,因此,极具潜力应用于现有仿神经形态的人工视觉系统 (neuromorphic visual system) ,提升其功能与效率,进而为边缘运算( edge computing) 和物联网的开发应用作出突破性贡献。
应用固定酶微流反应器进行人工光合作用,持续合成葡萄糖 ─《自然 ─ 通讯》

理大应用物理学系副教授张需明博士及其科研团队成功复制天然叶脉中的光流体系统,研发出微流反应器,进行自然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关键的二氧化碳固化反应。
实验证明微流反应器只需极少量的加氧酶(简称RuBisCO,是光合作用过程首个重要步骤所需的酶),便可持续地合成葡萄糖(即食物的基本元素)。这项创新发明甚具发展潜力,推动人工光合作用的科研突破,藉以减轻全球粮食和生物燃料短缺的危机。
利用共价功能化增强剥离二硫化钼膜的筛分 ─《自然 ─ 材料科学》  

理大应用物理学系Nicolas Onofrio博士以共价功能化的二硫化钼(MoS2)纳米片为基础,开发出一种纳米层膜。由二维材料(例如氧化石墨烯)制成的纳米层膜是一种具有前景的候选物料,可透过二维毛细管内的扩散作用筛分特定大小的分子,但其高亲水性导致这些膜在水中变得不稳定。共价功能化剥离的纳米片可以有效控制层间的间距,并强化纳米层膜的筛分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新技术在水净化和脱盐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性能,对微污染物和氯化钠(NaCl)的排斥率很高(分别超过90%和87%),这为制备具有可调节筛分特性的膜提供了崭新方向。通过控制被剥离二维材料的表面化学性质,研究人员可以在基础和实际应用层面上进一步探索纳米层膜内部的纳米流体现象,以应用于水净化或渗透能。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