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浅谈网络暴力】生而为人,请善良.

【浅谈网络暴力】生而为人,请善良.

阅读量:3740795 2019-10-24


昨日“江一燕荣获建筑奖”登上了热搜榜
本以为这是件值得赞扬的事情
但这事件的发酵走向着实让人意想不到
众多网友纷纷将矛头对准江一燕
质疑她的专业水平
还扒出了奖项背后的种种“真相”
一时之间所有舆论风向都向她袭来
江一燕从获奖的胜利者变成了
群嘲谩骂讽刺的千夫所指

对于网友的质疑她本人是这样回应的

这份奖项的真假与否和含金量
所谓的事情真相都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
我们讨论的是有关网络暴力的危害性
网络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乔恩·罗森的《千夫所指:社交网络时代的道德制裁》讲到网络暴力+公开羞辱。
这两个词汇,对你我而言,都完全不陌生。
因为,它就在当下发生,此时,此刻,此地。充斥在各大主流媒体:微信、微博、知乎里。
又有哪天,没有人被当众羞辱,被骂得体无完肤?又有哪天,没有人被乱杖殴打,乱箭射伤。前几天震撼南韩及中国的雪莉死亡事件,虽然真相远比表面更复杂,但我敢肯定她的死亡有百分之二十是归因于网络暴力的。在雪莉死后,我国众多明星在微博联合呼吁制止网络暴力。
那些以前骂过雪莉的“耗子们”又开始假慈悲起来。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这句话也随之红起来了。但网暴真的会因为一次艺人死亡事件就停止吗?他们真的会忏悔消停吗?
答案是不可能的。就如周玄毅所说。

基于群体广场效应,基于网络言论的不担责,干扰和威胁,都在“替天行道”的幻觉下应运而生。
当公众获得了话语权,当羞辱运动正在席卷,当我们因为一己好恶,就可以将一个人推入绝路,试问,人身权在哪里?自由在哪里?我们的安全在哪里?我们还能否独善其身?
网络并不是一座孤岛,恰巧是把我们陌生人之间、社会各阶级之间连接起来的桥梁。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息息相关。
六七十年代,我们盛行过公开羞辱,其残忍之处,不必我再次重诉,总而言之,在那场旷日持久的十年暴行中,多少人世间最卓越的人,都不堪其辱,自杀身亡。
当代我国社会,是一个工业科技迅速发达的恢弘时代。但在科技发展起来的同时,网络里却像是个无人管理,无规则的“乐园”。施暴也是从这里开始。很多无良媒体为博关注度和流量向公众传达不良的价值观。很多人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被网络媒体营销号带着节奏跑,在一个垃圾分陈的网络大染缸里,随意将自己的戾气当作矛头刺向无辜的人,以动机猜测、道德批判、智力贬低、伤尊辱智的谩骂,以及以损害当事人基本隐私权、名誉权、人身权等方式,来寻找发泄口,平衡心中的怨怼与愤怒。
但是,想过没有,无论是艺人还是普通人他都有正当发权利——人格不受侮慢的权利、自我辩护的权利、私生活不受干扰的权利,隐私不受侵扰的权利。
生而为人,请善良一些。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