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云想汉服体验馆+大森林雁南归第一期古风手作同袍集会

云想汉服体验馆+大森林雁南归第一期古风手作同袍集会

阅读量:3711242 2019-10-2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开启每月手作之旅
云想汉服/ 大森林雁南归 
第一期回顾
第一期古风手作同袍集会 /2019/10/19
第一期合影
      云想汉服体验馆联合大森林雁南归汉文化有限公司推出一月一次的古风手作活动,为热爱汉服的同袍、热爱手工的伙伴提供教学、材料及聚会平台,手作内容包含各种古风配饰。

感谢神木坊私厨对活动的支持


活动花絮
1.介绍中国古代发饰与现代发饰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的历代人民创造了无数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无论哪个领域究其由来,其上都覆满了历史厚厚的尘埃。
     中国发饰从遥远的远古社会走来,历经数万年的时光,从质朴简约到华丽多样,在追寻美和传承美的路上,历朝历代都给予了它不同的审美观及其作用价值。直至21世纪的今天,中国发饰仍在不断的复兴、传承、繁衍、创新。掀开历史的尘埃,回望华夏民族极致的典雅之美。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萌发了审美意识,那时的山顶洞人已会使用石珠、贝壳、兽骨穿孔,穿成项链,挂于颈间,以炫其美,考古出土的玉玦、象牙梳、骨笄、玉佩、玉冠饰、束发器等,都蕴含了惊人的技艺,在工艺水平极端低下的石器时代,我们很难想象他们是用何等的耐心与毅力把一块骨头、一方玉石研磨的那般精美圆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那最初朦胧的审美意识在不断的提高,并把它注入到更广阔的领域,当人类的文化素养及审美情趣逐渐提高,首饰逐渐多样化起来。从原始社会步入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对美的追求,既讲究外在美,也重视内在美。当然,受儒家“文质统一”的审美观,给发饰的发展和创新也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在封建制度下,发饰的美不仅具有民族性、更有时代性,甚至具有阶级性,发饰的美,是一种文化现象,有品位高低、情趣高下、雅俗有别之分。最初,人类对于妆饰的创造,始于实用,后装饰为主、实用为辅。
      中国八大发饰便是在这漫长的首饰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发饰。
      1.笄(jī)
       笄,挽发的簪子,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了骨制的发笄,用于盘发挽簪。它最基本的是两个用处是安发和固冠。周代始,女子年满十五行笄礼,示成人,可以许嫁,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2.簪 (zan)
      簪源于笄,是笄的发展,簪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实用簪,多用于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于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簪子材质的贵重与否其实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一般妇女多选择朴素的铁、骨、木、竹等,素雅大方,本色为主,富贵之家的妇女头饰往往珠光宝气,金银环绕,从历代遗留下的款式多样的簪子可以看出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见的装饰有祥禽瑞兽、花卉果木、人物神仙、吉祥符号等,这些装饰往往反应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寓意及艺术,处处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情结,渗透着传统文化意趣。
      3.钗 (chai)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钗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材质主要以金属为主,骨质木制较少。偏向华丽,很多镶嵌有珠宝,发钗的安插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4.步摇
      步摇亦称珠滴,是簪和钗的发展,形如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故名步摇。步摇非常繁复华丽,价格也很高。在汉代主要是贵族与身份的象征,汉代之后,才逐渐由宫廷传到民间。即使传到民间也是非富贵人家而不戴步摇的。由于步摇的制作工艺复杂,用料讲究,所以普通民众消费不起。步摇以金最多,也有银制,通常为金镶玉加宝石。一个大大的簪头,由金制牡丹或菊花等寓意好的花卉镶嵌着玉或宝石,下面垂着长流苏,随着走动一步一摇婀娜多姿。
      5.华胜
      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6.钿花
      起源于南朝宋,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馀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7.梳篦
      篦, 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当时,虽不完全是为了装饰(有的和宗教,葬俗有关),但却是后世插梳习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论形制多么复杂,装饰多么考究,它们的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
      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绘画如张萱的《捣练图》,周肪《纨扇仕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妆成》中描写:“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王建的《宫词》中也有“归来别施一头梳”的描写,这些正说明这种插梳的风尚。 
      8.凤冠
      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 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美。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我们汲取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崇尚简洁的21世纪人民已不再佩戴像古代那样华丽且形式复杂多样的头饰,但是簪,钗等头饰并没有消失,我们不再拘泥于材质,样式,勇于创新,追寻美的路上,我们与古人一样不曾停下创新。
向上滑动可翻阅文字

2. 制作发饰
认真制作发饰的仙女们
活动花絮
认真听讲系列
认真听讲系列
小可爱们

美照欣赏
活动上看上眼的一对,一定要合照一张
温馨的母女组合
从凤凰赶来参加活动的一大家子

开启每月手作之旅
第二期活动
报名开始啦
云想汉服 / 大森林雁南归
下期手作活动主题
团 / 扇

活动流程
报名时间
10月21日--11月5日
开始时间
11月9号(暂定)
活动地址
暂定
活动费用
70元,收费用于材料和场地茶水费,成品可自行带回。(转发本条链接集满28个赞凭截图直减10元活动费。)

活动流程
签到--走近汉服2汉服形制--介绍中国扇子知识--制作教学--集体手工创作--合影--自由摄影--活动结束
报名方式:
添加以下任何二维码报名即可
云想汉服体验馆
大森林雁南归
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期间需穿着汉服参加,形制不限,谢绝影楼cos旗袍等服饰。
2.请勿迟到,活动中请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请爱护店铺内的商品摆件等。活动结束后请随手将个人垃圾带走。和睦友好,共同树立良好的同袍形象。
扫码关注我们
云想汉服体验馆
大森林雁南归

云想汉服体验馆
地址:吉首市乾州古城景区三门开
大森林雁南归
地址:吉首市乾州古城东门路33号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