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式招牌,为什么丑的这么整齐

中国式招牌,为什么丑的这么整齐

阅读量:3702091 2019-10-23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内容
无论你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你的身边可能都有一条这样的街道。


统一的字体,统一的材质......整齐划一的商店招牌,透露着一种十分令人费解的“美感”。
近些年,这些“极简主义”风格的商店招牌,逐渐布满了全国的大街小巷。无论你置身何处,千篇一律的街道,仿佛都让人觉得是在同一个地方。
而这样做的原因,一般都是为了整治“市容市貌”。

但由于缺乏具体的评判体系,如何让人觉得“美翻了”是个难题。为了确保不出错,由上而下的指示便会层层模糊加码。最终,“整整齐齐”就变成了最简单实用的统一审美。

去年以来,昆明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出于市容市貌的整治需要,把主要路段店铺的招牌统一换成了黑白搭配灵异风,被批“像办丧事”“不吉利”,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也因此,我们的城市,不仅越长越像,而且越来越丑。
整治老旧街道,翻新商店招牌,本是好意,但问题主要就出在一刀切上。
我们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整齐并不等于丑。
对商店招牌设置种种规定,并非我国特色,在其他国家早有先例。
为了保证不破坏城市的整体风貌,1949年起,日本出台《户外标志物法》,对广告牌形制乃至配色方案都给出了明确“边界”。像是在知名的日本古城京都奈良,麦当劳和711等国际连锁品牌,必须调暗色调对比度,与城市素雅审美协调。

上图为京都店的招牌,下图为连锁店在其他地区的招牌
而不同的是,日本采取的办法并非突击式整治,而是制定严格的标准,再给商家充足的时间,慢慢设计出符合城市整体气质且兼备商家特色的招牌。
2014年,京都市对户外广告看板制定了详细的限制规范,违规者最高面临50万日元的罚款。而该条例早在2007年就开始修订,以7年为缓冲期,对商家进行柔性劝导。

京都市历史遗产区域广告色彩限制示意图
即便并未直接立法,在西方,很多历史名城、重要古典民俗区也经常有意无意使招牌风格趋近。例如,因为巴黎红磨坊的风车招牌过于显眼,周边商铺纷纷效仿,逐渐形成统一的风格。这不仅没有违反商业逻辑,反而集中放大了品牌效应。

可以说,对市容市貌的忧心和整治,并非中国独有。而整齐划一的城市招牌,在其他国家可以和城市融合的很好,但为何偏偏在我们国家,商店招牌就是丑得齐齐整整呢?这也许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美学。
编辑:三傻
责任编辑:张晨
来源:ahhhhhhhh
静 静 少 年
愿历尽千帆
归来仍少年
分享美好的事物给你们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