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领大家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坑口革命遗址,战火曾在此处燃起,匪军曾在这里肆虐,就在这里,闽赣两省的温岭关下,革命老区久经风霜、一座红色都城“坑口”应运而生。
q2324325坑口革命遗址
坑口革命遗址,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坑口村,距武夷山市区34公里,是闽赣交界的寮竹关下的一个行政村。在革命战争时期,坑口曾是中共闽北分区委、闽赣省委、闽浙赣特委、福建省委及新四军第3支队崇安留守处等机关所在地,一度成为闽北乃至福建的革命中心,被誉为红旗不倒的“闽北红色都城”。
1931年1月,中共闽北分区委、闽北分区革命委员会、闽北分区军事委员会等机关在坑口成立。3月,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反革命军事“围剿”,敌人大举进攻闽北苏区中心坑口村,苏区形势岌岌可危。为了解除闽北苏区的危机,4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在代政委方志敏、军长周建屏的率领下入闽到崇安苏区作战,首先消灭了国民党驻长涧源一个连,随后又会同闽北红军独立团进军崇安、赤石等地,前后作战11次,取得“仗仗皆胜”的战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崇安苏区的“围剿”,使崇安苏区得到恢复和巩固。方志敏还在坑口土墙上还留下了“中国红军万岁”六个熠熠生辉的大字。7月11日,闽北分区委在坑口召开了有1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闽北分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从此,闽北苏维埃运动走向新的历史阶段。
1938年2月初,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指示,千余名闽北红军游击队在江西石塘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奔赴皖南 抗日前线。2月20日,新四军叶挺军长发布命令,在坑口的村头自然村成立“新四军第三支队崇安留守处”,负责联系新四军军部,做好往军部运输枪支弹药和兵员,接待军部来往干部,与国民党政府交涉新四军北上以后留守地方的事宜,宣传、组织和发动群众参加抗战支援抗战等工作。与此同时,中共闽浙赣特委成立,下辖建松政和邵武中心县委,崇安、浦城、建阳、光泽、顺昌,江西的铅山、上饶等7个县委以及浦城特区委。
193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在村头村成立。省委下辖闽北、闽东两个特委和建松政、莆田、福清、泉州4个中心县委。1939年7月,中共福建省党代会在村头的绿村洋山上召开,选举产生新的福建省委领导班子和中共七大福建代表团。1939年秋至1940年底,福建省委在坑口村头绿村洋山上举办了四期的“武夷干校”,先后培养了200余名能文能武的革命领导骨干。
坑口红土地,留下方志敏、黄道、陈丕显、黄立贵、曾镜冰、肖韶、邹琦、薛子正、汪林兴、饶守坤、陈仁洪、刘文学、孙克骥等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苏区人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坑口现保存有方志敏写的“中国红军万岁”标语、中共闽赣省委、闽浙赣特委、福建省委、新四军崇安留守处、黄道墓、武夷干校等重要遗(旧)迹。这些遗迹,已被公布为省、地、市级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纪念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共武夷山市委、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在坑口还建立了“坑口革命历史陈列馆”和“武夷干校陈列馆”。
坑口革命遗址于2011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素材来源/中共武夷山市委党校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
武夷山红土地公司
培训咨询:1880599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