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建设医联体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通常是指建立大医院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在实践中,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医疗联合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云南省老年病医院康复科的建立就是典型。经过两个月的诊疗实践,康复科帮助患者从卧床状态中坐起来、站起来,在与疾病抗争的路上重新出发。
人生第二次学步
“再坚持一会儿!”“你今天进步真大!”“太棒了,终于走稳啦!”在一间大教室里听到这样一片赞扬之声,您会不会以为是到了幼儿园?其实,这里是东川巷云南省老年病医院的康复科,陪护在一旁的是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和满脸欣喜的家人,而正在做训练的是一位位老人,有的躺卧接受针灸治疗,有的扶住站立架小心挪步。83岁的倪文治老人正在用力蹬“单车”,这个仪器的专业名称是“四肢联动训练仪”。实在无法想象,4个月前,老人还因股骨头置换手术卧床,由于长时间不能活动并发肺部感染,在各家医院辗转治疗后,8月初来到省老年病医院。
当时,省老年病医院的康复科刚刚成立,医生建议倪老接受康复治疗时,他一开始是抗拒的。躺了那么久,他对站立行走不报希望,连坐起来的信心都没有。老伴只好哄孩子一样劝他去试试,第一次当医护人员帮助他从内科病房转到康复科时,他疼得一头大汗,而医护人员也搬得很吃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肌肉力量康复训练后,倪老开始感觉到沉睡在身体里的生命力逐渐苏醒,他想活动,并且训练起来也没有从前那样痛苦。从手指捏力到臂力、从上肢到下肢,经过康复科医生科学地指导和训练,倪老竟然能站立起来。借助站立架,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学步。他还清楚地记得,当他放开步行器尝试自己挪出第一步时,摔倒的恐惧曾经占据着他的内心,而真正开始迈步时,他意外地发现此前的肢体肌肉训练发挥了作用。老伴看到他向自己走来,转过头抹掉眼泪迎了上去。现在,倪老每天在病床边也可以慢慢走上一段距离,走到门口又回来,像个孩子一样等老伴夸奖自己,每天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很快就可以出院,回到家,他可以到久违的阳台上看看小区风景了。
正在理疗中的老人
重燃患者生命火光
失去能力和失去信心其实是紧密相连的,有的患者在科学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后,有机会恢复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减轻致残的危险。然而,对于瘫痪卧床的老年人,家属却因为康复意识的匮乏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老年人本身也因为信心的丧失而逐渐加重了失能程度。住在各种养老机构和老年病科里的大部分老年人,都认为余生只能看着惨白的天花板度过了。说实话,当省老年病医院设立康复科时,很多家属是不理解的,很多护工也觉得麻烦。家属心想,老人住进来也就是等那一天了,不用折腾。护工更喜欢看护不能动的患者,一个人可以守几个,省心。现在每天都要把老人搬上搬下的,多麻烦。所以8月初的康复科,每天只有几位患者光顾。康复科医生来到老人们床前,为他们耐心地做康复评估,动员还有康复机会的老人及家属参与治疗。陈春娣奶奶的家人惊讶加欣喜,他们几乎没想过中风瘫痪近两年的母亲还有机会坐起来。陈奶奶中风后,左侧肢体瘫痪,有倾斜综合症。随着卧床时间的累积,老人吞咽也开始发生困难,全身浮肿,体重增加。进行康复,最先考验的是家人的耐心,因为全程需要家人陪护,同时也是培训,患者回家后的康复训练主要依靠家人完成。其次考验的是老人的信心。有的老人内心的渴望还没有因为失能而熄灭,就能在康复介入后逐渐燃起生命力之火。在电动起立床的协助下,陈奶奶“站”直了身体,当她看到窗外的风景时,一瞬间有点眩晕,继而是激动,她喃喃到“原来昆明的天,还是这么蓝……”此后的每一天,奶奶就像孩子期待上幼儿园一样,等待着去康复科。现在她已经可以坐起来,尽管还会不自主地向左边倾斜。由于每天规律地锻炼,体重也在恢复正常值。接下来,她还想扶着步行器行走。
卧床四个多月的倪老可以熟练使用四肢联动训练仪
让老人坐起来、站起来、动起来
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是从医者的座右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一点在云南省老年病医院的服务理念中体现得很深入,院方提倡的是大关怀,希望的是让省老年病医院成为起点,而非终点。关怀并不仅针对临终的患者,而是着眼人性的内涵,首先是积极治疗,让患者“活下去”,然后是更有针对性地扶助他们“活好了”,比如恢复老年人的生活信心,让患者坐起来、站起来、动起来,离开医院。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院方把住院部顶楼的职工会议室腾出来,进行了改造,与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组建医联体。在康复中心专业团队的带领下,省老年病医院投入了22人的治疗团队,一边为本院患者提供治疗,一边培养自己的康复科队伍。今年8月1日,云南省老年病医院康复科正式运行。主要接诊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遗留各种功能障碍,及重症患者、骨折手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组建康复科,硬件设施投入很大,目前PT训练床、股四头肌训练椅、训练扶梯、电动起立床、手法床、四肢联动训练仪、上下肢肌力康复器、踝关节矫正板、平衡杠、肋木、各种抗阻力训练辅具、巴氏球、姿势矫正镜、站立架、手功能磨砂板、手指捏力训练器具、臂力训练器、组合插件、吞咽障碍治疗仪、超声治疗仪等康复设备都已经入场。康复治疗室场面有点像健身房,不同的是这里是由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吞咽治疗师、传统治疗师来协同当“教练”的,并且来到康复科的老人,一开始基本都是躺着进来的。
康复治疗也并不是外界以为的推拿、按摩和烤灯那么粗浅,而是要通过提供运动、作业、认知、言语、吞咽、心肺耐力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并辅助器具训练使患者功能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最终实现回归家庭甚至回归社会的目的。让卧床老人坐起来、站起来了,家属喜极而泣,这对同病房的老人也是极大的激励和鼓舞,成立两个月的康复科从开始的冷清到现在的热闹都是因为信心的推动。据康复科护士长许建真介绍,康复科目前主要任务是开展康复专业知识的宣教和康复专业团队建设内部培训,上午多数老人要输液、打针,部分卧床病人在床旁进行康复治疗;下午康复治疗室各种仪器前就开始热闹起来,有的还要排队。每天来康复科治疗的老人有100多人次,护工们也开始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惊人效果,让患者和家属对老年疾病所致的残疾和失能不再恐惧和失望。
康复治疗让老人们恢复了信心
为老年人服务 替老年人说话 与老年人同乐
欢迎订阅《云南老年报》
邮发代号63-60 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文章还不错,还请您
编辑:林非
审核: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