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公司的时候,要数我们小组关系最融洽。
没有什么职场潜规则,建了一个微信聊天群,天天点点下午茶,吐槽吐槽公司,讲讲黄色笑话,周末无聊了就约出来聚聚餐,唱唱歌,日子好不快活。
后来群里最开朗的那个女孩辞了职,当天下午就退了群。
过了一个月又有两个同事辞了职,隔一个星期退了群。
兜兜转转,除了我辞职后还待在那个聊天群,时不时和他们聚聚餐外,其余辞职的同事要么退了群,要么就不再冒过泡。
曾经我以为群里彼此之间早就是朋友了,原来还只不过是同事而已。
01群里辞职即退群的同事,让我好好思考了一番:成年人之间,究竟怎样才算朋友。
毕业两年的我换了4份工作,换了4批同事,总的来说,两批聊得来,两批聊不来。
聊不来的同事就不必说了,同一个宿舍待了两个月,彼此之间说话不超过10句。
但聊得来的同事我觉得关系并不差于在学生时代所交的朋友。
我们同事之间每天一起吃饭,时不时约着打打羽毛球、约聚餐、约喝酒、约爬山,我们之间的关系明明就超越了普通同事,向着朋友之间发展。
但只要一辞职,冷漠点的就直接退了群,好一点的没退群,但发言越来越少,每次聚餐也都找尽理由推脱,后来就不再说话,估计是永远的屏蔽了群消息。
认真地想了想,估计当时我们的确是朋友关系,但辞了职,就被划为“前同事朋友”,即是被“开除的朋友”。
《生活大爆炸》里有一集,谢尔顿又新交了一位朋友,他直言“维系5位朋友的关系太过艰难,我需要开除一位朋友。”
交朋友是需要很多成本的,金钱成本或者时间成本,前段时间有位网友在网上吐槽,国庆节她有9个朋友要结婚,份子钱花了她一个多月工资不说,七天假期还全搭进去了。
这就是朋友多的后遗症。
聚聚餐,唱唱歌,一起吃吃饭就是成年人的朋友了吗?是的,但这种朋友关系太过脆弱,脆弱到一离职关系就消失。
我们每个人都不断地在开除曾经的朋友,说到底,还是因为成年人没有真心朋友。
02我努力回想了小时候交朋友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共同喜欢着周杰伦,因为他愿意给我抄作业,因为同样喜欢数学而讨厌英语,因为放学回家走在同一条路上,有太多不一样的原因促使两个人能够成为一对好朋友。
小时候交朋友就是这样简单而幼稚。
长大后交朋友,就要看质量了。
因为总是有人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朋友的质量,决定着你人生的质量,朋友的格局,决定着你人生的格局。
其实我是相信这句话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一个人身处的环境对其成长是有很大的影响。
我更知道小孩子和成年人交朋友是有着本质的差别:
小孩子交朋友,是为了可以有个玩伴一起捉蝴蝶,一起打游戏,说说私密话,打架的时候有个好帮手。
但成年人不一样了,成年人交朋友也多是聚在一起聊聊天,聊梦想、聊事业、聊三观、聊是非。
发现没有,成年人的朋友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最低等的朋友只能和你聊聊八卦,或者喝顿酒,胡天海地地吹着没有任何营养的话语。
高层次的朋友可以和你谈谈梦想,谈谈三观,为你的人生解惑,结交高质量的朋友,一起奋斗,一起成长。
看,成年人交朋友就是这样现实,交个朋友都要分个三六九等。
03商业哲学家吉米·罗恩曾提出过一个“密友五次元理论”。
意思就是说,与你交往最亲密的5个朋友,你的财富和智慧就是他们的平均值。
这个定律更加深了一些本不属于朋友之间的联系,例如:社交、阶级、实力、圈子、资本。
简单来说就是朋友利益化,你所交的朋友,能给你带来多少价值。
上面的这些我统统都无法反驳,无法反驳交一个低质量的朋友和交一个高质量的朋友之间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我也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只是有时候也会疑惑,成年人交朋友真的有必要去筛选高质量朋友吗?你去刻意结交高质量的朋友,这样“交朋友”,真的还算是朋友吗?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有个读者在文章下面评论说:“你身边真的是缺乏优秀的人。”
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的确是戳到了我的痛处。
我的朋友里还真的缺乏优秀的人,没有什么富二代,没有什么特别上进的人,她们整天最希望的就是咸鱼的过好每一天。
下班后他们也懒得奋斗,多是躺在床上刷刷抖音,最上进的那个朋友下班后会去学吉他,但不是为了梦想,而是学好吉他方便追女孩子。
这么看来,这真的是一群不太优秀的朋友,只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从不反驳朋友会对一个人产生什么影响,但如果说你过着低质量的人生,把这一切都归责于有一群低质量的朋友,那才真的可笑。
你把你人生质量的高低,人生格局的大小统统归责于身边朋友的影响,这真的合适吗?
04我觉得每个朋友的确是不同的,“优秀”一点的朋友可以和我互相打气,我们一起看书,一起学习,一起更上进一点。
“不优秀”的朋友我们一起讲讲黄色笑话,讨论讨论哪个女孩更漂亮,或者喝喝酒,聊一些屁大点的事。
但这只是朋友属性之间的不同,没有什么高低之分,没有什么谁更值得结交,谁应该被抛弃。
不管是酒肉朋友也好,高质量朋友也罢。我交朋友是看对了眼,而不是他能给我带来什么。
其实我更想知道的是,你在你朋友心目中究竟是属于高质量呢,还是低质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