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
利用“我们”思维,建立孩子对上学的安全感
其中提到,孩子在幼升小的过程中,会出现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但是,这只是开始,不要觉得缺乏安全感只是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问题,其实在小学各个年级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存在缺乏安全感的现象。
对于孩子来说,任何形式的变化都需要他整个机体动用应激只要来做出新的适应。
不管你是一年级还是五年级,只要发生新的变化,孩子就会处于紧张之中,从而需要重建自己的安全感。并且,大部分孩子在小学阶段的表现,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以孩子的“人际交往”为例:
一年级: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基本上是言听计从;孩子和妈妈的冲突增大;难以和同伴和谐相处;
二年级:孩子和妈妈的关系缓和,对父亲的渴望增加;有初步的能力处理同伴摩擦;和老师的关系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三年级:对人际关系感兴趣,会主动建立伙伴关系;有了好朋友,也会有“敌人”;同性之间的游戏、学习、交往方式增强;开始审视和评价别人眼中的自己;
四年级:对公平的诉求增大;会沉浸在自我世界中,并做出自我评估;师生关系进一步强化,体现喜欢某个老师就会喜欢对应的学科;开始寻求对“反馈”的渴望;
五、六年级:选择朋友开始根据志同道合的标准,同伴成为上学的最重要理由;反感父母的指手画脚;有了初步的处事原则;心口不一,虽然心里可能赞同父母,但嘴上却故意说不愿意;对老师开始挑剔;
通过上面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在这个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玩“闯关”的游戏,一关一关地在成长。
这时候,家长如何陪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就至关重要。
昨天我们知道,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把“你”和“我”变成“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里介绍下面两种常见的办法:
1、创造安全的心理空间;
所谓的安全心理空间,简单来说就是心灵的避风港,不管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记得,家里会有一个避风港。
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除了随时注意和孩子的沟通,还可以单独设置一个时间点,比如睡觉前,或者吃饭后,和孩子交流他在学校遇到的问题或者困难,然后帮助他一起解决。
并且,你还可以给孩子随身配备一个“安全伙伴”,例如小挂件、照片等等。
我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到,当男主女主遇到困难的时候,看到身边随身携带的亲人或者爱人送的照片或者饰品,就仿佛找到了安全感和问题的解决办法。
这两种情况是一样的道理,给孩子配备一个“安全伙伴”,让他随时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求助于“重要他人”;
很多孩子在学校会有自己的重要朋友,当你的孩子回来和你聊天,聊到同学的时候,如果嘴里一直在说:XXX说,这个游戏很好玩;XXX说,不能边吃饭边看电视;XXX说,那本书特别好看。
很多时候,你在家怎么说孩子都不听,但是班级里的同学一说,他回来就会照着做,那么,这个XXX同学,就是孩子眼里的“重要他人”。
不要忽视这些同学的作用,我们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和这些同学接触,比如邀请来家里玩,或者周末一起出去活动,然后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习别人的优点,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他人”,就是老师。
很多低年级的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如果父母和老师的意见不一致,那老师肯定是对的,父母是错的。然而,有时候有些事情可能是孩子理解错了,或者老师疏忽说错了,但孩子不管不顾,总是维护老师。
这种情况下,有些父母就会耿耿于怀,大声和孩子争吵起来。其实这完全是没必要的,孩子这么维护老师,其实就是把老师当做“重要他人”,父母应该尽可能地维护老师的形象(当然明显错误还是要指正,不过言语要委婉),利用好这个重要他人,积极和老师进行沟通。很多时候,父母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老师能够解决。
当然,作为家长自己来说,也可以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这就要求家长自己要做到收放自如,当孩子遇到困难需要求助的时候,你及时伸出援手;当孩子能直接做决定的时候,你就变成“重要他人”,提点建议就行了。
综上来看,家长平时的行为,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非常重要。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助你成为更好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