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富庶发达,不仅造福于广东人民,也为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等中南部省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且已经从单个大城市向都市圈阶进化了
但和江苏的平衡发展不同,广东之强,强在珠三角。在这个省份的北、西、东三个方位上,仍然存在不少未能享受到开放福利的弱市弱县,这也成了广东的心病。
这是一个存在感向外逐渐消失的省份
珠三角的死角
广东之精华集中于珠三角,这并非只是今日的现状。位于珠江下游三角洲核心地带的广州,早在秦朝就已经是整个广东的经济政治重心。它长达千年一地独大的局面,源自广东除此地区之外糟糕的地理条件。
从浙江宁波一直延伸到广东汕头,找不到很大的沿海三角洲和平原。这两个有人类聚居潜力的地区,却被莲花山脉强行阻隔,互相产生不了什么联系,无法将潮汕的海洋优势与东江流域的物产相结合,始终相对孤立。
广东三大文化群
粤北的情况也不佳,从清远向北直到南雄都是一望无际的山岭。除了北江及其支流连江在山脉中构造出的一些河谷盆地以外,几乎没有适合人类大规模聚居的地区。
粤西的地理条件稍好一些。此处山地较为平缓,西江谷地也明显宽于东江和北江谷地。但西江的真正重镇在梧州,放在现代的省域版图里,并不是广东的一部分。
最后还是都汇到这里来
2018年,广东全省GDP9.73万亿元,各市详情还未出炉。但据估计,深圳将超2.5万亿,广州将超2.3万亿,两城加起来就贡献了一大半。再加上中山、江门、肇庆三个进步极快的城市和老牌工业富城佛山、东莞又贡献了一大部分,珠三角以外的广东弱市加起来都还比不过一个大城市。
经济排名与距离珠三角的距离,可以说还是比较相关的(参考2017年GDP)
穷乡僻壤广东多
其实单纯比较市区、全域的情况,意义不大,毕竟即使是一个市,也会出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简单地用统计数字去解释,也没什么参考价值。
2015年广东共有1147个小城镇,其中30个缺少数据。在剩下的1117个小城镇中,符合欠发达定义的有786个,占总数的70.37%,是发达小镇(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1.5倍)的五倍。
广东竟拥有数量如此庞大的欠发达小镇,的确是令外省人感到惊奇。但对于生活在粤东、北、西三地山区和雷州半岛上的居民来说,这就是生活的真相。这一点,从这些欠发达小镇的空间分布上也能看出来。
在粤东、西、北三个地区共有796个小城镇,多达647个为欠发达城镇,占到80%。反观珠三角地区纳入统计的小镇共有321个,其中139个为欠发达城镇,一半不到。
无论是在山区内的小镇,还是土地相对平旷的小镇,其主要的发展还是围绕镇上的县道乡道展开。除了城镇主干道边拥有密集的商铺和运输服务以外,剩下的道路还是按照河流和原有村道展开,规划相对混乱,经常出现团状的道路,不少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更糟糕的是,这些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也不令人满意。绝大多数欠发达小镇都没有高中和幼儿园,初中平均只有一所,只有一半左右的小学生会选择本地就读。欠发达小镇的医疗条件也不好,具有资质的医生护士不多,有的小镇医院甚至都没有妇产科这个重要的科室。
广东≈1/4个广东
基础设施建设不灵、土地利用规划稀疏,全国欠发达地区都出现了的问题,在广东欠发达小城镇同样会出现。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从农耕红线保护到地区区位条件,甚至当地人的文化传承,都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活力。
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人”。广东的这些小镇和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小镇一样,没人了。
目前这些小镇的儿童比例明显偏高,20岁~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
别看广东是经济第一大省,这种怎么听都像是中西部省份才会有的社会现象,在粤东、粤北、粤西三地也是很普遍。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型,广东也将在一两年内跨入10万亿俱乐部。任凭东、北、西部山区的弱市小镇停留在连国家平均线75%都不到的发展水平上,对广东全省并没有好处。
文章来源:江南Number1 由常邦策划整理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代表作者本人,常邦号仅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