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头条 | 让文化的鲜花开满大墙内外——福建省未管所开展文化兴所纪实

头条 | 让文化的鲜花开满大墙内外——福建省未管所开展文化兴所纪实

阅读量:3615892 2019-10-20


福建司法
弘扬法治精神 传播法治文化
提供法律服务
关注
近年来,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以警营文化为引领,延伸矫治文化、法治文化、特色文化,着力打造“文化兴所、文化育所、文化强所”品牌,逐步构筑起立体文化体系,文化氛围日渐浓厚,文化品格日渐提升,得到社会各界和文化人士的广泛赞许。
构筑多姿多彩的警营文化
窗下村-悬钟山-大樟溪,依山傍水、登高望远。这样的地理坐标注定了这里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这里的干警们最为自豪的一句话:“此心安处是吾家”,道出了他们对省未管所这个“大家”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和职业认同。近年来,所党委顺应时代特点、呼应干警需求,因应环境特色,大力构建具有未成年犯管教特色的警营文化,将带有警察独特风格的文学艺术、文明礼仪、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评价体系、工作理念、文化环境等元素导入民警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有效提升了全体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提升了干警对美的追求和探寻。
如今,在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四处都能看到:
有色彩的文化长廊。他们注重文化引导,做足文化墙体、文化楼层文章,美化优化环境。一组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励志修身、廉洁自律等为主题的文化墙、文化石、道杆旗井然有序分布在办公区显目位置,直观明了展示主题元素。近年来,所里先后投入6万余元打造民警文化走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办公楼从一层至九层每层电梯口、楼梯口、走廊楼道布展悬挂十多位民警精心创作的书法、美术、摄影、剪纸等作品共计180余幅。作品紧贴时代脉搏,百花齐放,这些美的建构,虽小,但随处可见,它们所提梁的是艺术的品质和文化气息的日常熏陶。
有情感的警视文苑。外在的文化气息必须有内在的精神张力相呼应,正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4年1月创刊《悬钟山警视》以来,所里通过公众号、微信群、悬钟山警视、局域网、《信息与动态》等平台,及时发表民警的文章作品。栏目内容丰富,适时更新。《民警风采》定期展示各岗位民警履职尽职、敬业爱岗、先进模范、沙场点兵风采。《警营文苑》发表民警创作的诗歌、散文、随笔,笔笔精到、笔笔生辉。《主题教育》及时报道开展主题教育的适时动态、心得体会。《心灵驿站》摘录心理辅导名师的经验做法,充分运用本所心理咨询师、民警心理解压中心帮助民警释放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及时化解和传导民警心理诉求。
有激情的荣誉仪式。近年来,他们注重培植民警对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开展警营活动。举办荣退仪式——每年为退休民警、职工举办隆重的荣退仪式,开一次座谈会、送一束鲜花、谈一次感想,让民警、职工体会组织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同事的友情。推进警营开放——利用逢年过节或寒暑假邀请民警家属、子女、离退休老同志到实地感受民警工作、学习、生活场景。唱响警察之歌——为激发民警的精气神,所党委积极提倡民警唱《国歌》《警察之歌》,在集中开会或举办集体活动时利用8分钟时间合唱《国歌》《警察之歌》。
有爱心的义务帮扶。近年来,全体民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自觉延伸爱心触角,广泛开展爱心普法、爱心救助、爱心献血,用实际行动践行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民警爱心帮帮团长期帮助福州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社区孤寡老人、落后山区失学儿童。先后结对子献爱心,捐助爱心款、爱心礼物10多万元。与驻地窗厦小学共建捐助学习用品、爱心款5万元。民警、职工平均每年120人义务献血30000毫升,其中郑勇等多名民警获得省血液中心、省红十字会献血先进表彰。民警蔡东兴与福州爱心人士柳某、陈某等8名志愿者组成“快乐义工小组”,加入“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多对一帮扶项目,长期定向帮助脑瘫儿童翁某,共捐赠资金14384元。
有活力的兴趣小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文化的风向标。近年来,未管所的兴趣小组风生水起、向上向善,焕发出勃勃生机。所党委舍得投入保健康,5年来先后投入30多万元改善室内运动场、健身房、篮球场、民警心理解压中心、室外健身器械、登山道等硬件设施设备。在政治处、工会的倡导下民警、职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参加书画摄影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警体技能兴趣小组、足球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等十余个不同的兴趣小组活动。各兴趣小组在做好本小组的活动同时积极参加省局、省厅、省直机关工委等上级单位举办的各类比赛多次获奖。

搭建文化矫治新平台
“林明心理工作室”是省未管所的招牌工作室,以林明为主体的心理矫治室,多年来,以火一样的热情投身罪犯教育矫治工作,将灿烂阳光洒进灰暗的高墙,把人性光辉投射给年少迷失的灵魂。
立足基础推陈出新。罪犯作为因触犯刑法而被强制改造的特殊群体,经历了犯罪、被捕、审判等一系列心理应激事件;服刑后又面临来自监禁环境、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行为日趋复杂,不仅会影响其目前的服刑改造,也将对其一生的心理及人格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省未管所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注重结合罪犯的身心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使之自感需要,又乐于参与的活动。为了引导“三无”罪犯调节情绪,平稳渡过春节,该所组织罪犯开展“阳光暖心田”主题团体心理活动。与福州大学心理系共同举办 “清凉心情迎暑假”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为了提高心理互助员能力水平,开展“积极心理”“情绪管理”“非暴力沟通”等不同主题的讲座。在教育形式上,以罪犯心理和生理特点为着眼点,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采用多媒体影音、心理漫画巡展、团体心理训练和在监狱报纸上开辟心理专栏等形式,让罪犯积极调整不良心态。在广泛调研未成年人犯罪与心理行为能力间关系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罪犯生活技能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的实践,该项目曾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关工委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确立为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将向全国未管所推广运用。
正面引导润物无声。“我就是不干,你能拿我咋样?”罪犯陈某经常无理取闹。陈某犯故意伤害罪,暴力倾向与报复心理强,行为冲动不计后果,入所后经常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与人发生争吵及肢体冲突,甚至顶撞民警。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动介入,认真查阅该犯的相关档案,深入分析该犯的成长史、家庭背景和性格成因,通过倾诉宣泄,亲情感化,认罪悔罪等方法方式引导陈某反思报复心理的危害性,激发其改变动机,同时联合管教民警,联系其父母以亲情促转化。为了矫治陈某冲动易怒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还制作了服刑人员愤怒控制训练方案,循序渐进地指导陈某管理情绪,提高其自控能力。在管理民警的激励下,陈某改造逐渐稳定,次年获得年度改造积极分子称号,在一次亲情会见,陈某当着父母的面激动地说:“感谢警官,你们一直鼓励我,我一定要好好改造。”
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罪犯李某连续多次自伤自残,被送往严管监区接受教育。为了阻止李某再次发生极端行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立即对其开展心理辅导。通过民警不厌其烦的谈心谈话,李某被真诚感动,打开了话匣子。自述父母远在安徽,长期没有接见,且自己劳动成绩差,心情沉闷,本想通过自伤自残来逃避改造,却被送到了严管监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引导李某将自伤自残纳入问题解决的框架中,让其意识到自伤自残只是他采取的不当的应对方式,鼓励其接受现实,总结教训,引导其探索新的恰当的应对方式,并联系其家人进行亲情帮教。经过两个月的心理辅导,李某克服了严管监区的艰苦训练,自信心得到明显提高,李某说:“我回到队里后,一定会用我的实践证明,别人可以做到的我一样可以做到。”
规范工作探索不止。近年来,省未管所积极开展矫治心理课题研究,对未成年犯矫治对策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通过全面规范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立三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对重点罪犯进行心理评估,提出干预对策,做到重点防控,目前10名集中矫治罪犯中9人表现平稳,达到了省局要求。全面落实新入监罪犯心理评估,对1003名新入监罪犯建立心理矫治档案,排查出有自杀、自残、脱逃倾向等潜在危险的罪犯162名,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评估建议。对53名罪犯开展心理咨询和矫治,咨询总次数达154次,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护航青春守护成长
多年来省未管所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形成了一整套“问题青少年”教育的工作经验和做法。育萌团队为法护航,通过行之有效的“三化”,收到春风化雨的实效:
普法教育常态化。依托九年制义务学校育萌学校,在未成年服刑人员中开设法律课程,对未成年服刑人员开展法治教育,并定时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常识黑板报评比等活动促使未成年犯知法学法。为未成年服刑人员搭建阅读交流平台,与福建省图书馆、福建省少儿图书馆合作,引进法律读本3000余册。搭建法治教育平台。成立民警讲师团为未成年服刑人员开设法律讲座。邀请法官、检察官、法学教授进监对未成年服刑人员进行法治讲座,引导未成年犯在认识犯罪错误的同时,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与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合作,每年邀请律师进监为未成年犯进行法律援助,答复和解决他们在减刑假释、工伤赔偿、出监落户等问题及诉求。
普法队伍专业化。“育萌团队”长期以来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普法宣传工作准则,特别是在进监警示教育方面,依托“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对福建省内各级学校的学生进行警示教育,从小学到中学、职业院校、大学生,甚至包括儿童福利院的孩子,每年平均接待十几所学校的学生进监参观学习。依托“福州市检察机关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拓宽刑事执行司法矫正工作外延,变原来相对“被动”的特殊人员普法教育为积极主动的介入教育,对社会上的“特定青少年群体”进行主动的警示教育,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不断提高刑法执行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普法宣传社会化。作为福建省唯一一所关押未成年犯的监狱,省未管所有着教育管理青少年的丰富经验和方法,特别是社会和家庭都棘手的“问题青少年”的教育。每年都有大量的社会团体和家长“慕名而来”,希望能带孩子到监所参观学习。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普法教育越来越重要,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法治教育,“育萌团队”延伸服务,积极走出去,拓宽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育萌团队走进学校、社区,到所有需要法治教育的地方去,把最经典的案例带出去,把最佳的教育方法带出去。目前为止,已经到闽侯上街幼儿园、洪山小学、鼓山小学、莆田擢英中学、文博中学、省经济学校、黎明职业学院等学校,福州鼓楼社区、鼓山社区等社区进行上百场法治讲座,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和一致好评。近年来育萌团队民警叶淑婧、林明、高紫轩针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课题和论文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奖。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文化也是改造力”。省未管所在监管改造的实践中体会到,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他们在服刑人员中开展艺术矫治,让未成年犯在活泼愉快的改造氛围中放飞青春的梦想,在这里,处处能够体验到特色文化教育对未成年服刑人员的心灵滋养:
书香文化进大墙。省未管所在基层创新年活动中,创新教育资源载体,打造监区文化品牌。大力开展国学教育,邀请各界名师和关工委老同志进监授课,发挥优秀书籍、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化作用,与福建省图书馆、福建省少儿图书馆合作共建分馆,依托两馆的丰富图书资源,在服刑人员中开展“读好书、做好人”活动。突出政治改造在“五大改造”手段中的统领作用,在全所开展阅读季和每周教唱爱国歌曲活动;通过开设专栏、举办讲座、观看专题片、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对罪犯进行十九大精神和宪法宣讲教育,举行150名未成年犯成人礼宣誓活动;积极开展各类专题教育,与驻所检察室共同举办“检察官讲堂”活动,开展未成年犯禁毒讲座。
非遗文化入传承。所里组建文艺表演队,展示服刑人员青春风采。各管区组建文艺表演分队,定期组织演练,排练服刑人员喜闻乐见的节目,依托福建省艺术馆,开展活泼生动的文艺兴趣小组活动,对原有的文艺兴趣小组进行重新整合和编排,目前共有剪纸、陶笛、树叶吹奏、皂雕、乌克丽丽、集邮、合唱、书法、国画等兴趣小组,助力未成年犯实现艺术梦想。开展非遗项目,传承和弘扬福建优秀传统文化。成立台江十番音乐传承基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茶亭十番音乐、柘荣剪纸引进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当中。非遗项目的引进不仅丰富了监所的生活,使服刑人员掌握了一项谋生技能,同时也让濒临灭绝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高墙内生根发芽,服刑人员成为祖国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普九文化进课堂。认真落实未成年犯九年义务教育,加强与地方教育部门的沟通联系,小学、初中主课均由11名地方支教老师任教,全年共完成课堂化授课1860课时,入学率、扫盲率均达100%,各年级各学科及格率均达95%以上。不断丰富职业技术教育内容,有79名罪犯参与电子商务、服装与设计二个中等学历教育,108名服刑人员参加福建电大学习。加强服刑人员创业培训,举办二期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226人签订就业意向书。我所刑释人员汪某某回归就业典型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十大回归典型。
帮教文化促改造。长期邀请省市县关工委领导、我所离退休老同志来所对未成年犯进行“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动员,邀请福州市晋安区第三小学校长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珍爱生命专题教育;与福州大学法学院大学生互动开展进监结对子帮教联欢活动;先后邀请省市关工委、各市县区关工委和公检法司、省市民盟等社会各界人士500多人进监开展社会帮教活动40余场,进一步推进了“三爱”主题教育的开展。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来所开展帮教,仅去年到今年10月份,共开展社会帮教54场,接待各级帮教人员593人,有3700多名罪犯接受了规劝教育。举办罪犯亲情帮教十四场,有378名罪犯和765名犯属参加, 16名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进监对32名罪犯进行法律援助,有效解决了罪犯法律诉求。

供稿 | 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编辑 | 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
《法制日报》福建记者站




关注福建法治建设进程
微信号:fjsfxz
投稿邮箱:fzrbapp@163.com
讨论qq群:476912649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