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HI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主要成员,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高校,享有“工程师的摇篮”之美誉。
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研究生三年制的理工科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985工程"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截至2018年5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 86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在最新的美国的US News发布的2019世界大学工科排行榜大学排名中,哈工大位列世界第六位。
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已进入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行列。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以17个学科位列A类,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按制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位列A+(前2%);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A档(2%~5%);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光学工程、软件工程、城乡规划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A-档(5%~10%)。在评比中位于A类学科数量高校排名第六位。
(二)工科强校、航天名校
1、多年来,哈工大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定位,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
2、首次实现了激光全自动束靶耦合引导(神光-Ⅲ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
3、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
4、第一部新体制雷达;
5、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
6、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
7、第一支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学生机器人舞蹈队;
8、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
9、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
10、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
11、研制成功的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
12、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
13、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让中国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14、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
15、正在建设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
16、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年授权专利数、科研经费总额和国家科技三大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17、连续6年有7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等重大任务,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等多个奖项,正在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
(三)勇立潮头,做教育楷模的哈工大
从1954年国家指定6所高校为全国重点大学,到如今的137所高校入围“双一流”建设,国内高校的发展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阶段。哈工大在每一次国家定义的重点大学里面都没有缺席!我们看看各个时期的重点大学:
1、1954年10月5日,中央《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指定6所学校为全国性重点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当时的6所重点大学,其中5所在北京,京外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1所。除去已经被并入北京大学的北京医学院,其他5所高校也都是985高校。
2、1959年3月22日,根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 的文件,16所高校为被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并试招研究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
同年8月又增加4所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是现在很多国防高校的母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
3、1960年10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 ,44所高校被新确立为重点大学,加上之前的20所重点大学,重点大学数量达到了64所。后又陆续增加,至1964年,重点大学总计为68所。这一时期,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时名华中工学院)等知名高校也都进入国家重点建设序列。
4、1978年2月17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恢复之前60所高校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并增加28所高校为重点大学。1978年国务院最终确定的88所全国重点大学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力,也是211工程和“双一流”高校的主要成员。
5、1984年,国务院采纳了部分知名大学校长关于“中央政府增加对教育的财政预算和投入,特别是要拨出专款、大力度地支持全国著名的部分重点大学建设”的建议,并确立15所高校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6、“八五”期间也确立了15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7、1995年,“211”工程正式启动,至2008年最后一批高校入围“211”,总计有112所高校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11”在社会上深入人心,短期内仍是评判高校实力的重要标志。哈工大作为重点大学,在第一批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8、1998年05月,“985”工程被正式提出,经过两期建设,共有39所高校入围。985高校已成为中国顶尖高校的代名词,尤其是首批入选的9所高校,更是实力非凡,称为“C9”高校,它们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10、2017年09月,国家公布“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原有的“985”和“211”高校全部入选。其中42所高校被确立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6所A类,6所B类),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内高校格局迎来新的变化。
从上述历次国家的重点大学建设计划中,只有三所高校雷打不动,始终处于国内高校的最顶端,它们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而且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前些年哈工大的科研经费总额是仅次于清华大学。
(四)无私奉献的哈工大,中国大学的“工科之母”
哈尔滨工业大学,改革开放前有句话"南交大,北清华,最先进是哈工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工大被拆分,迁往全国各地。于是,中国很多理工大学都与哈工大血脉相连。中国有30所左右的院校来自他的血脉,有得甚至就是分拆他来的。那么究竟有哪些全国高等院校有他的血脉呢?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52年,哈工大航空工程学院迁到清华大学,其后与四川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的航空系合并而成北航。
2、齐齐哈尔大学:前身就是1958年哈工大的重型机械系,化工系——重型机械学院合并而成。
3、西北工业大学:1958年,哈工大学航空系的火箭及导弹专业援建西北工业大学,这就是今天西工大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前身。
4、华北电力大学:1961年,哈工大的电力专业教师和学生300余人迁到北京电力学院,后又有发电、电自和高压的10名研究生转入成为北京电力学院首批研究生,后发展成为今天的华北电力大学。
5、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63年,哈工大的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专业,支援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后发展成今天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6、武汉大学:1964年,哈工大的高电压技术和电厂化学专业整体迁到武汉水利学院,该院2000年并入武汉大学,成就了武汉大学的王牌专业——水利。武汉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的王牌专业,之所以在各自领域里独领风骚,其原因就是继承了哈工大第六系的血统。
7、兰州理工大学:其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这是1965年哈工大的机械专业整体迁入甘肃的果实。
8、大连理工大学:大理的化工系,是当年哈工大的化工系与原大连大学、东北工学院合并成的。东北大学的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全国闻名,这是1952年哈工大矿山系的矿区开采业被并入的。
9、燕山大学:就是当初哈工大的机械系发展而来的。
10、东北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哈尔滨工业大学矿山系的矿区开采专业和其他院校相关专业一同并入东北工学院。1960年,东北工学院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93年3月8日,恢复名为东北大学。
(五)人才辈出,承担社会各行重任
建校近百年来,哈工大培养出了30万毕业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校友,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杰出科学家和两院院士、大学校长、优秀工程技术专家、共和国将军、企业家与创业者等,成其在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工程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
一、哈工大——历史人物
长路欧亚连,名校松江畔。轻叩时光门扉,倾听历史足音
宋小濂:1920-1924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筹建协会名誉主席
A.A.摄罗阔夫(俄):1920-1925、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校长
朱庆澜:1924-1925、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管协会主席
张学良:1928-193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事会主席(兼)
刘哲:1928-1933、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长
刘梦庚:1933-1935、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王宇清:1935年 -1937年、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校长
王树声:1935-1935、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校长
铃木正雄 :1937年 -194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奥哲夫 :1945年 -194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谢德和 :1947年- 194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附:
孙运璇:1927-1935、毕业于机电工程系,曾任台湾地区:行政院长“台湾科技产业主要奠基者和台湾经济奇迹缔造者。
任震英:1929年考入建筑工程系、著名城市规划设计大师和建筑师,我国窑油及生土建筑学科研究和带头人,兰州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李钟玉(朝鲜):1973年毕业于应用化学系、朝鲜政务院前总理、国家副主席。
任栋梁:1924年考入中俄工业大学,1931年录取为机电系第一位华人研究生。曾任新疆建设厅第一副厅长、新疆技术委员会副委员长等。
王竹亭: 1925年考篇中 俄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时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华人研究生。致力我国铁路建设和教育事业,被誉为铁路线设计学科的开拓者。
二、致敬人物——工大校长
他们是掌舵人、执旗者、实干家、教育家。他们引领了新中国时期哈工大的崛起,他们领导了改革开放时期哈工大的腾飞,他们为哈工大的发展和跨越做出了不可磨来的巨大贡献。 冯仲云:1949年- 195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陈康白:1951年- 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李 昌:1953年 -196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高 铁:1965年 -197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吕学波:1977年- 197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李 瑞:1978-1983、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刘德本:1978年- 198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李东光:1983年-198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姜以宏:1985年-199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黄文虎:1983年 -198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杨士勤:1985年 -200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吴 林:1992年-199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李 生:1998年-200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王树国:2002年 -201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郭大成:2004年-200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王树权:2008年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周 玉:2014年6月13日 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三、致敬人物——八百壮士
在哈工大,人们习惯用”八百壮士“的称呼来形容过去和现在对这所大学做出贡献的教师们。王光远: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哈工大研究生班,我国结构力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陈定华: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我国第一个焊接教研室和焊接研究所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把焊接技术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王 铎:历任哈工大教员,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全国第一个理论力学教研室创建人之一。
马祖光: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创办哈工大核物理专业、激光专业,创建了国家重点学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李庆春:我国高校第一个铸造教研室的创建者,荣获”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黄梯云: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开拓者之一,哈工大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创始人。
吴从炘:全国泛函分析空间理论与应用创始人,27岁从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陈光熙: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创始人 ,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奠基人之一。曾任哈工大副校长,全国人大代表。
洪晶:我国著中物理这家,教育家。哈工大首位女副校长,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学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光学学科创始人。
陈雨波:曾在清华大学,哈工大第一位中国专业教师,曾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黄文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创建人之一,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曾任哈工大校长。
李家宝:比业于清华大学,曾任哈工大机械系主任、教务长、党务副校长。
周 定:哈工大化学教研室组建者,应用化学系的创建者之一,环境工程专业的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
袁哲俊:我国著名刀具专家,机械制造学科首批博士生导师,哈工大机械制造 学科创始人。
四、致敬人物——工大院士
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有90多位院士在哈工大学习和工作过。目前,哈工大有院士35名,含共享院士18名。
刘永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宋 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王光远: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谢礼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黄文虎: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李圭白: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梁维燕: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傅恒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林尚扬: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王仲奇: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张 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蔡鹤皋: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梁骏吾: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沈世钊: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杜善义: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曾广商: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余梦伦: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科学部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张乃通: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王子才: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秦裕琨: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欧进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赵连城: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
陈予恕: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方滨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王家骐: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
冯守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部
周 玉: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栾恩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高 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吕跃广: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韩杰才: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科学部
五、致敬人物——国家名师
蔡惟铮:电气学院、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张少实:航天学院、首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唐朔飞:计算机学院、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游 宏:理学院、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王焕定:土木学院、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孙 毅:航天学院、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邓宗全:机电学院、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谈和平:能源学院、第六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吴建强:电气学院、第六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六、致敬人物——青年才俊
高会军: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之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IEEE Fellow.
王爱杰: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黄志伟: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Nature)发表学样论文件2篇。
吴立刚: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放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张丽霞: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邢德峰: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翟长海: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朱嘉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七、致敬人物——国之栋梁,省部领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哈工大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闻级以上领导干部80多位,他们为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衙要贡献。李长春:辽宁省人,1966年毕业于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历任中共第十五届中内政治局委员,第十六、十七届 中共政治局委员、党委等职。
叶选平:广东省人,1949年在哈工大学习。历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第七、八、九届政协副主席,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等职。
周铁农:辽宁省人,1960-1961年在动力系工作。历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第九、十届政协副主席。民革第十一届中央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张春贤:河南省人,1998-2002年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历任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湖南省委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2012年任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 勇:辽宁省人,1992年毕业于技术经济工程专业,获工科硕士学位,历任国家质量都督检验检疫部局局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等职,2013年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
王兆国:河北省人,1966年毕业于涡轮机专业。历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十二届副委员长,第十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六、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
邹家华:上海市人,1948年在哈工大学习。历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在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宋 健:山东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1953年在哈工大学习、历任中国工程院院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度等职。
栗战书:河北省人,2005——2007年在高级人员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历任黑龙江省省长、贵州省委书记等职,2012年任中央办分厅主任,中检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卢展工:浙江省人,1982年毕业于工业怀民用建筑专业,历任福建省省长、省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等职,2013年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戚无靖:河北省人,1948年在校学习,曾任冶金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十三、十四届中共中央委员。
刘忠德:吉林省人,1953年在土木工程系学习。曾任文化部部长,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兼中宣部副部长。
陈焕友:江办省人,1956—1959年工程经济纱进修。1983年任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省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央候补委员。
阎海旺:河南省人,1965年毕业建筑工业学院。先后任甘肃省委副书记,甘肃省省长,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罗志军:辽宁省人、管理学博士,2008年任江苏省省长,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万 钢:上海市人,1975年在道路与桥梁专业学习。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姜大明:山东省人,1994—1996年在技术经济专业研究生班学习。曾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等职,2013年任国土资源部部长。
邵奇惠:江苏省人,1962—1967年在夜大学机械制造志业学习。历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机械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
李伯勇:天津人,1948年在哈工大学习。曾任劳动部部长、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同时兼任四川省副省长,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林汉雄:湖北省人,曾在校学习。曾任建设部部长。
八、致敬人物——军中将才
哈工大享有"不穿军装的国防院校"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来,哈工大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中涌现出共和国将军38人,他们为国防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李继耐上将:山东省人,1966年工程力学系毕业。
孙思敬上将:山东省人,1996年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毕业。胡世祥中将:辽宁省人,1965年自动控制专业毕业。
李元正中将:山东省人,1962年电机系毕业。
于建平少将:江苏省人,1980年液压传动及控制专业毕业。
王存才少将:河南省人,1978年精密机械仪器专业毕业。
王先金少将:安徽省人,1976年自动控制专业毕业。
王兆耀少将:江苏省人、博士毕业。
冯汝明少将:北京市人、1963年遥控专业毕业。
江文达少将:江苏省人、1964年自动控制系毕业。
孙丰瑞少将:山东省人、1960年热能工程专业毕业。
任正祥少将:山东省人、1978年精密仪器制造工艺专业毕业。
刘庆贵少将:广西人,1965年电气测量专业毕业。
曲 炜少将:河北省人、1982年电工电子师资班毕业
吕跃广少将:山东省人,1990年光学专业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孙锦云少将:广东省人,1966年工程力学系毕业。
张子斌少将:黑龙江人、1965年核物理专业毕业。
杨凤龙少将:吉林省人,1966年无线电及控制系毕业。
张 龙少将:湖南省人,1992年焊接专业博士毕业。
吴年生少将:湖北省人,1977年微电机专业毕业。
吴建勋少将:北京市人,工民建专业研究生毕业。
宋殿毅少将:辽宁省人,1962年电机系工企专业毕业。
徐滨士少将:山东省人,1954年机械制造与焊接专业毕业。
崔 军少将:陕西省人,1947年入学。
张 耀少将:原总参防化学院院长。
周晓东少将:辽宁省人,1964年自动控制专业毕业。
胡文萃少将:北京市人,1982年精密机械设计专业毕业。
柳克俊少将:江苏省人,1956年研究生班毕业。
赵树义少将:黑龙江省人,1970年工程力学系毕业。
郭铁男少将:山东省人,1977年电气及自动化装置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
黄永勤少将:广东省人,1982年计算机专业毕业。
戚庆伦少将:江苏省人,1966年工程力学系毕业。
董庆福少将:河北省人,1967年电气测量技术专业毕业。
焦增庚少将:山东省人,1962年工程物理系毕业。
此外,哈工大杰出校友中还有刘晶儒少将、张宗雪少将、张禹国少将、商燮尔将军。
九、致敬人物——大学校长
哈工大校友中涌现出百余位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其中有30多人在985、211重点高校担任校长、书记,他们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朱物华:江苏省人,1978—1980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1956—1961年任哈工大教务长、副校长。
刘德本:辽宁省人,1956—1958年任东北农学院院长。1977—1978任哈工大校长。
郭林军:山西省人,1959—1961年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第一书记兼院长。
范绪箕:北京人,1929—1935年在机械系学习。1980—1984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吴立人:河北省人,1956—1959年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1959—1965年任哈工大副校长。
管惟炎:江办省人,1949年在校学习。1984年任中国科技大学第三任校长。
陆钟武:天津市人,1984—1991年任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院长。
黄树槐:湖南省人,1955——1956年在校进修,1984—1993年任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潘际銮:江西省人,1953年毕业于机械系研究生班。1993—2002年任南昌大学第一任校长。
韩邦彦:四川省人,1955年研究生毕业。1983—1985年任成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赵鹏大:辽宁省人,1953年在预科班学习。1983—2005年任武汉地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总校长。
吴中富:四川省人,1962年哈工大进修。1997—2003年任重庆大学校长。
楼士礼:1996—2002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傅恒志:1955年研究生班毕业。1984—1992年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
杨叔子:江西省人,1956—1957年在校学习。1993——1997年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翁祖泽:浙江省人,1964年毕业于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及高计专业。1988—1993年任湖南大学校长。
冯缵刚:浙江省人,1950年在校进修。1983年任华东工程学院院长(现南京理工大学)。
姜奎华:1950—1956年在校学习。1984——1990年任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院长。
张镜剑:安徽省人,1984—1992年任华北水利电力学院(现华北电力大学)院长。1956—1963年在校。
陈 彭:安徽省人,1990——1994年任华北电力学院(现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院长。
刘忠德:吉林省人,1959年毕业于土木工程系,1985年之前任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邓志煜:安徽省人,1953—1955年在校学习。1984—1991年先后任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沈有昌:吉林省人,1958——1961年在校学习。1986—1997年任北京水电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地区)校长。
郑家泰:1956—1987年在校工作。1991—1999年任南京师范大学校长。
杨应群:广东省人,1951年考入哈工大。1986——1992年历任江西工学院院长,汕头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王奇浩:山东省人,1956年毕业于机械机床刀具专业。1986——1990年任广西大学校长。
冯 晓:山东省人,2003—2009年在环境工程专业在职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6月任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王福平:吉林省人,1978—1982年应用化学系学习,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哈工大副校长等职。
王树国:河北省人,1977—1987年就读机电控制及自动化专业,2002——2014年哈工大校长,2014年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欧进萍:湖南省人,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2006—2012年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曾任哈工大副校长。
怀进鹏:黑龙江省人,1987年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毕业。2009—2015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王祖温:山东省人,1984年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研究生毕业。2004—2014年任大连海事大学校长,曾任哈工大副校长。
方滨兴:江西省人,1989年毕业于计算机系,获博士学位。2007—2013年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
王晓锋:黑龙江省人,2002年一般力学与力学基专业毕业,2006—2015年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姚 郁:黑龙江省人,1979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2015年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十、致敬人物——航天骄子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哈工大已为我国航天事业输送了一万余名优秀人才。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为共圆中华民族世代飞天梦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继耐:1961年考造谣中伤一工大工程力学系。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总装备部部长。
孙家栋:1952年比业于哈工大。过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科院院士,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曾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胡世祥:1960年考入哈工大四系导弹自动控制专业。曾任“探月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
孙敬良:中国工程院院士,1947年考入哈工大预科班。普任“长征四号”、“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计师。
栾恩杰:1956年毕业于哈工大自动控制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探月工程”总指挥。
李元正:1962年毕业于哈工大。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酒泉发射中心总体室主任、发射中心第六任主任。
马兴瑞:1988年于哈工大获博士学位。曾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七号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现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
许达哲:1984年毕业于哈工大。曾任神五、神六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度验大队大队长。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刘竹生:1963年毕业于哈工大。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长征二号F“火箭系统总设计师。
尚 志:1982年考入哈工大电气自动化专业。曾任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航系统总指挥,现任航天五院副院长。
袁家军:1985年进入哈工大就读工程力学专业。曾任"神舟五号”飞船系统总指挥。现任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范瑞祥:哈工大博士毕业,长征二号丙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黄江川:1986年毕业于哈工大微特电机及控制专业,嫦娥一号卫星型号副总设计师,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
于登云:1988年毕业于哈工大航天学院固体力学专业,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
十一、致敬人物——商界精英
哈工大不仅培养 一大批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企业家。他们叱咤商海、创业有成,在各个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耿昭杰:1954年毕业于哈工大电器自动化专业。原一汽集团总经理、董事长。
张思民:1979年考进哈工大。深圳市总商会会长,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竺延风:哈工大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原一汽集团总经理、董事长。
孙 勤:2005年毕业于哈工大EMBA。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张 剑:毕业于哈工大热能动力专业。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上海途远置业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凌 文:1984年——1991年就读于哈工大,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董事长。
熊 焰: 1978年——1988年就读于哈工大,曾任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现任国富资本董事长。
牛锡明:1997年毕业于哈工大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交能银行董事长、行长。
孙庆平:1978年考入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发用建筑专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曾任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等。
修 龙:1982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毕业。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天举: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泛华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邓 伟:1995—1997就读于哈工大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亿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群耀:哈工大工程力学硕士比业。现任贝林娱乐传媒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EO。万达文化副总裁兼国际事业CEO。
冯 涛:1986年考入哈工大航空学院自动控制专业。上海联创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张懿宸:1981年考取哈工大赴美留学名额。现任中信资本市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及行政总裁,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部董事。
刘礼华:1987年从哈工大金属材料及工艺系硕士毕业。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
王海峰:1989年考入哈工大计算机专业。现任百度副总裁,曾任东芝(中国)研究开发中心首席研究员、研究部部长。
安玉杰: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大连泛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永强:哈工大86级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深圳拓邦股分有限公司创始人。
曲大庄:只工大工学博士,现任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外部董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姚力军:只工大85级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宁波江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冯康言:哈工大89级交通路桥专业。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向东:3001年哈工大研究生毕业。南京艾凌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曲东升:1991年考入哈工大。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海刚:哈工大98级热能动力专业。苏州海派特热能设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六)一校三区,同发展、共创世界一流高校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拥有哈尔滨本部校区、威海校区和深圳三个校区。虽然三个校区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不同,但它们统称哈工大。当下,一校三区办学统一用哈工大规格来统领,坚持统一的规格,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质量以及统一的品牌。
哈工大(本部)校区: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校园面积5212.35亩,建筑面积202.69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3045人,在校学生人数46138。拥有以38位院士为带头人的雄厚师资,有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0个学科名列全国前五名,其中,名列前茅的工科类重点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工程学在全球排名第六。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15个工科学科步入A类行列,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1‰行列,工程学学科连续多年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行列。学校拥有以38位院士为带头人的雄厚师资,2018年刘永坦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的最新市场公开数据为基础,通过量化建模及综合加权评分等方法,从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创业潜力、创业人才四个方面对国内公办大学的创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哈尔滨工业大学专利获奖数量比肩清华,并列全国第2。
哈工大本部受地域限制和东北三省经济形式的影响,目前全国招生分数和学校的综合实力与名声严重不成比例,目前分数处于中坚九校行列。可说是国内报考分数性价比最高的一所大学,绝不为过,要知道哈工大可是赫赫有名的C9高校,不仅是世界工科强校而且还是航天名校。例如2019年的招生,很多高分能报考北大清华的学子踊跃报考哈工大就说明了哈工大的综合实。
依湖北省近几年的招生为例:
通过近几年在湖北的招生分数及排位情况看哈工大本部招生分数和位次比较稳定,招生省排位在5000省位左右的考生,历年虽有变化,但差值不是很大,所以有志于理工类专业的考生可以重点考虑哈工大。
哈工大(威海)校区:
威海校区坐落在美丽宜居的海滨城市威海,1985 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02年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简称哈工大威海校区)。201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2014 年,国家海洋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共建哈工大船海学科协议,标志着哈工大威海校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校园占地面积1860余亩,依山傍海的校园到处呈现着恬静博雅的气息,欧风俄韵的校园建筑与各式园林交相辉映,寓意着哈工大文化在威海的传承与创新。哈工大(威海)始终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坚持与校本部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1000多人。设有11个院(系)和2个教学部,有37个本科专业,与校本部共享18个博士点和30个硕士点,其中单独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车辆工程三个学科硕士点。拥有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6个山东省特色专业。
近些年在全国的招生形式一遍大好,尤其是在湖北的招生自2016年的省排位11584位到2019年投档线6814排位,四年时间上升了近5000个位次,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也印证了哈工大(威海)校区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已经得到了全国考生和家长的认可。
哈工大(威海)始终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坚持与校本部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1000多人。设有11个院(系)和2个教学部,有37个本科专业,与校本部共享18个博士点和30个硕士点,其中单独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车辆工程三个学科硕士点。拥有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6个山东省特色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是哈工大“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工程等学科为哈工大相应学科领域进入 ESI 全球前 1%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工大威海校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目前在全国的招生分数低于其他两个校区,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孩子能够以其现在分数进入哈工大而庆幸,因为孩子属于哈工大的一份子,是哈工大人!那么我就来重点说一下我为什么要推荐广大考生选择哈工大威海校区呢。
一、哈工大(威海)在哈工大的地位:
哈工大(威海)是哈工大一校三区办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工大(威海)的历史沿革如下
1985年,哈工大与威海市政府签定合作建设威海分校的协议;
1987年,经原中国航天工业部批准并开始筹建;
1988年,开始招生(开始招生我的理解是专科招生,90年代初开始本科招生);
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迁址威海与威海分校合并;
1997年,哈工大汽车工程学院正式迁址威海,在威海分校改扩建;
2001年,威海市人民政府与哈工大签定共建哈工大威海分校协议;
2002年,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成为哈工大异地校区)
2004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提出申请,经教育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相关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划归山东省教育厅,其学生学籍管理、日常教学管理及毕业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等工作均由黑龙江省教育厅移交到山东省教育厅。
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威海市人民政府三方签订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
2014年,国家海洋局和工信部签署共建哈工大船海学科协议。
2014年11月,哈工大党委制定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威海校区发展建设的若干规定》,对威海校区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威海市人民政府三方继续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协议签署。
哈工大(威海)校区逐步形成了“立足海洋,服务山东,拓展国防,走向国际,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特色。
二、选择哈工大(威海)校区理由:
1、哈工大是国内顶尖前10的C9高校,哈工大(威海)同校本部共享五个统一标次。
2、哈工大(威海)作为哈工大一校三区办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证书三个校区是一样的;
3、性价比最高,如果孩子的分数能够上国内顶尖前10的学校的话,可不必来哈工大(威海);
4、哈工大(威海)作为哈工大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就业95%以上的门槛,与校本部共享招聘会;
5、威海校区海畔,哈工大之光一一刘永坦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习主席亲自给刘永坦院士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6、哈工大,C9之一,中国理工科前9所。有双一流,有一级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有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跨军民两域,科研实力非常强悍。
7、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工科A类数量清华第一,哈工大第二。
8、ESI中国内地院校工科最新排名,清华第一,哈工大第二。
9、哈工大威海校区秉持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之校训,学风纯正。从近些年哈威学子在全国乃至世界上获得的无数奖项可以证明,
10、哈工大保研质量高,50%以上保研到哈工大本部或深圳校区。
11、工信部国防科工局临海院校,只此哈工大威海校区一家。得天独厚的国防海洋科研地理条件优势,只有威海校区一家。国之重器,勿忧前程。
12、华为赠哈工大威海校区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可能你不知道。华为孵化5只黑天鹅,赠与哈工大威海校区2只,校企二十余年的合作,华为已崛起,哈威必将崛起。
13、哈工大威海校区2018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哈工大威海校区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很好,遍布科研院所、国防军工、央企、政府、事业单位、著名民企(如华为等)。升学、留学遍及中外名校。
14、哈工大威海校区依山傍海、碧海蓝天、夏天小风凉嗖嗖,一床被子盖四季。校园建筑充满欧俄异域风情、图书馆气势磅礴、依山而建,临海最宜观潮,居室可以听涛。潮起涛澜,非喧哗之浮夸闹市,实求学之滨海小城。
15、上大学,吃海鲜,来威海校区。放假回家带海鲜,谢师、谢长、谢友!
16、哈工大威海校区,可以听著名音乐家谷建芬为其家乡谱写的名曲《海边小城威海卫》:“天蓝蓝,海蓝蓝,我家住在大海边。海边小城威海卫,她的故事说不完……”
17、甲午年风云虽远,刘公岛遗址尚存。情怀家国,志励哈威!工学强国,矢志不渝!
28、哈工大一校三区越来越被大家了解,威海校区录取分数排名连年飚高!有名话说的好啊“以前的哈威你小瞧不上、以后的哈威将你将高攀不起!“潜力巨大,现在不报,必将后悔!现在报考来得及!”
哈工大(深圳)
2001年5月深圳市政府与哈工大签订市校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创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筹备举办本科教育。深圳市政府与哈工大签署新的合作办学协议,在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基础上,合作共建本硕博教育体系完备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18年1月15日,宣布哈工大校长周玉兼任哈工大(深圳)校长,深圳市盐田区原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德林任哈工大(深圳)党委书记,哈工大校长助理甄良任哈工大(深圳)常务副校长。目前,哈工大(深圳)共有全职教师300余人、兼职教师150余人、在站博士后15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000余人。现有理、工、管、经4个学科门类,涵盖22个一级学科,设有9个学院、2个研究院、22个国家一级学科及31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南山区创新机构、46个部级、省级、市级等创新载体。
哈工大2000年左右在深圳设立研究生院,到今天本科招生。在深圳大学城清华北大哈工大三校入驻的初期,清北校方的动力以及清北研究生同学的认可度都不那么到位,毕竟很多外校考进来读研的同学更愿意感受原汁原味的清华园燕园。哈工大则不同,哈尔滨本地就业环境非常受限,除却航天领域的就业,来大深圳读书就业是很有吸引力的。目前几所深圳高校中,港中大深圳学费比较高昂,对学生家庭背景要求很高,南科大也因创校开局的诸多因素,孩子们也以出国深造为主。清华北大不用说,人大深圳分校也一般不和哈工大毕业生直接就业竞争。所以哈工大还是有很多机会。
在哈工大一校三区的建设中,目前哈深校区自2016年首次对外招收本科生,招生的分数也是节节攀升,全国形式一片大好,2018年首次对湖北独立代码招生,已超越本地的武大和华科投档线,2019年在湖北的招生更是超过武大投档线13分之多,从全国的形式来看基本上跟两财一贸招生分数处于同一层次了,尤其是在广东,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招生分数第一高校。
教师团队来说,深圳配备的是年轻老师,无一例外都有海外经历,在时效性很重要的专业中这一优势很大。目前和哈工大本部教师资源:
两院院士共计18位:Esteban.Busso、陈国良、杜善义、方滨兴、龚旗煌、韩杰才、吕跃广、刘永坦、欧进萍、魏奉思、周玉、任南琪、于全、周福霖、容柏生、杨焕明、涂永强、岳清瑞。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素梅、姚英学、王晓龙、仲政、滕军、李兵
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北上广深,北京总部经济权力中心国企中心,上海金融中心外企中心,唯有深圳定位是科技中心创新中心。除开垄断经济和权贵经济,真正能在全世界去拼杀挣美元的必须是民营科技企业。这些企业,深圳最多最强。这样的城市定位,需求最多的人才就是理工科。哈工大(深圳)就业数据报告显示,其2016届硕士毕业生入职月薪1万元以上者占比63%,入职月薪7000元以上者高达95%,为该项全国平均数的1.47倍。
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前景,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未来不可限量,考生选择哈工大深圳可总结为以下几大理由:
1、依托哈工大本部强大的教学科研实力,站立科技兴国的开放之地,必将一冲飞天。
2、毕业证除加盖有深圳两字以外、学位证和哈尔滨校区完全一样,这个可以解决考生和家长的许多后顾之忧;
3、老牌名校、牌子硬(C9成员,其他8所北大、清华、复旦、上交、中科大、浙大、南大、西交);
4、 工科实力超群(教育部学科评估工科综合第2,US News世界工程学排名第6);
5、 清一色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6、 就业好(地处深圳大公司多,就业机会多)
7、 地理位置不能再好(深圳特区、一线城市)
8、 深圳市政府有钱(新校园各种高大上、高层次人才引进大手笔,目前正大刀阔爷在扩大建设)
7、地方领导支持,后期各方都有保障(深圳市书记马兴瑞是哈工大校友、原哈工大副校长)
哈工大一校三区,办学模式独特,跨中国北中南,总会有一个校区适合您。依湖北省为例:招生分数包揽省2500名到7000名以内,不同分数不同定位,三个校区都能找到适合你的位置。
(七)结束语
时光荐苒,百年一瞬,群星璀璨,辉煌依然。哈工大从中长铁路人才的培养基地发展到国家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高地,从当初仅招100余人的俄式工科高校,成长为在校师生达5万多人的国内外知名的全国重点大学。一代又一化哈工大人以铸就”工程师摇篮“的创业精神,以"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工匠精神,以新老"八百壮士"的奋斗精神,共同续写着巍巍学府的历史画卷。
从老一代“八百壮士”到新一代“八百壮士”哈工大人始终以"关心祖国命运,主动适应国家需要“为已任,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中写下了精彩篇章,积淀形成宝贵的哈工大精神,并使之成为哈工大师生在科技攻坚克难中坚持奋斗,取得成就的力量源泉。
哈工大”迎百年、创一流“的号解已经吹响,沿着历史的足迹前行,继承发扬哈工在的优良传统,做合格光荣的哈工大人,按照”一个根本、两冀驱动、特色发展、综合改革、工大文化、和谐校园“的发展思想,开拓创新,税意进取,把哈工大一校三区建成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大学需要您的参于和加入!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专家:解析高校,助力圆梦名校之门,成就辉煌人生!
详细数据,科学预测;全面指导,精准填报;助力高考,圆梦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