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全球气候、极地海洋、冰上丝绸之路……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的这些话题引发关注

全球气候、极地海洋、冰上丝绸之路……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的这些话题引发关注

阅读量:3612826 2019-10-20


文章来源: 超级女婿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极地科学研究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在上海举行。年会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承办单位为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学会极地科学分会协办单位有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极地分会、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极地发展分会和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冰川专业委员,交流领域涉及极地基础科学研究、极地工程技术和极地战略政策。来自百余家机构的400多位代表参会,交流论文212余篇。中国海洋学会陈连增理事长、同济大学顾祥林副校长及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中国海洋学会陈连增理事长、同济大学顾祥林副校长、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秦为稼主任做了大会发言,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杨惠根研究员、周宏岩研究员、中山大学程晓教授、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李忠勤研究员做了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做了名为《深海与气候演变:重新认识南大洋》的报告。重新解释了南大洋的环流、气候、大洋传送带等一系列问题,有些甚至颠覆了教科书上的观点。他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南大洋在全球气候演化和大洋环流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应该“唱主角”!

▲汪品先院士
大会之后,进行了分组报告,大会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冰冻圈雪冰演化、极地海洋环境变化与生态效应、极地新兴污染物赋存及生态环境影响、极地生物资源:基础认识与利用潜力、极地古海洋与古气候演化及其全球影响、太阳风能量注入对极区大气和空间环境的影响、南极天文学研究、极地政策与“冰上丝绸之路”、极地战略与科学重点领域研讨、极地站基生态环境学术与发展研讨和极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共11个研究方向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展示了南极冰盖过程与气候变化、极地新型污染物特性及变化、海洋古气候记录、极光和电离层特征及变化、极地生态系统及资源特性、极地遥感与大地测量技术、极地环境监测技术以及我国极地战略等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是极地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大型学术会议,为国内外的极地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在我国的极地科学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是第十五届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正值我国极地考察“十四五”谋划之年。会议以认知极地、保护极地和利用极地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战略布局,对照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聚焦极地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共同探讨我国未来极地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凝聚优秀人才,取得了丰硕成果。
极地也是关系国家利益的“战略新疆域”,也是地球系统科学认知的重要领域。在2018-2019期间,我国成功实施了第35次南极考察、第10次北极科学考察,不断拓展极地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雪龙2”号科学考察破冰船成功下水、试航,即将投入到第36次南极考察,双船作业模式将大大增强我国在极地的活动和调查能力。不断推进“雪龙探极”重大工程的实施,致力于提高极地科学观测的业务能力和提高极地科学研究活动的综合支撑能力。
极地在气候系统中占有至关重要地位,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增强对极地的认知、保护和利用,是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需求之所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