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旱乌龟下海,纸老虎上山,惨败的甲午战争,窝囊的清政府

旱乌龟下海,纸老虎上山,惨败的甲午战争,窝囊的清政府

阅读量:3610931 2019-10-20


曾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纽约市立大学历史教授的唐德刚,于1948年在游学美国途径日本时,参观了当地的战史馆。当时二战已经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自然意气风发,28岁的唐德刚也深受影响。正当他以胜利者姿态环视整个战史馆时,忽然被一幅描绘甲午战争日本战绩的巨幅油画惊得半晌无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时见到这幅画,真的是触目惊心。返回船上后即刻连同100多名同学一起上书南京政府,要求当局责令日本拆除此画。50年后,年近八十的唐教授再一次回首往事,只淡淡地说了四个字:“心有余酸”。

日绘黄海海战图1
若论中国近代之最大耻辱,当属中日甲午之战的惨败。在此之前,尽管清政府的国家主权底线早被西洋的坚船利炮轰的荡然无存,但他仍然放不下自己在东亚维持了近千年的“大国体面”,1870年,李鸿章刚刚继曾国藩接任北洋大臣,便碰到了日本派华专使,虽然他怒斥日本提出的要与欧美各国相等的“条约权力”,却仍然在实际谈判中处处退让直到无可退让。从当年的谈话笔录中我们发现,李鸿章对日本人的态度完全区别于对西洋人。遵循西方人的无理要求,他大多出自一个失败者的心服口服。但对日本人的种种越线行为,李鸿章更像是一位被叫花子嘲笑自己贫穷的大财主一般,先惊,后羞,再怒。作者也相信:当年的国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一种心态?那个只配做个藩属国的“蕞尔小邦”,怎能骑在泱泱中华的头上肆无忌惮?

漫画大清国际观
然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把清政府和国人最后的傲娇也撕得七零八落,满地狼藉。好比一个读书不用功的学生,每次考试成绩出来总有一个傻傻的学生不如他,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那个看似傻傻的学生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现在,他已经垫底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人自信心的打击,对洋务运动及近代化国家改革造成的负面影响,均是毁灭性的,正所谓知耻而后勇,当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离伟大复兴只有咫尺之遥的今天,我们的国人还能不能在这场失败的教训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呢?那一年的失败之母,能否诞生出未来某一年的成功之子呢?
旱乌龟下海,陆上帝国的蹒跚前行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从美国商人那买来一艘1080吨的大洋船(剑桥号·Cambridge),在上面安装了34尊英制大炮。但林则徐没有把这艘船当作用来攻击敌人的一支长矛驶出大洋,而是将它横置在珠江口内,做一个固定的炮台和障碍物,阻止英军向内河挺进。林大人的原意大概是想好好保护这个稀罕物,用来威慑英军及壮我军将士声威,岂料最终被爬上去的英军士兵连船带炮一起开走了。

日绘黄海海战图1
1854年,上海道吴健彰向洋人商行购买了一艘吃水430吨的“孔夫子”号,用来与太平军在长江里厮杀。但长江水浅,太平军往往又是用小小舢板船、蚱蜢舟来骚扰袭击清军。虽然“孔夫子号”的一发炮弹可以从长江南岸打到北岸,但面对自己眼皮地下的这些敌人,它却奈何不得。真是大斧剁苍蝇,大材小用了。西洋人的坚船利炮在清政府平定内乱的军事行动中似乎并不好用。这也是1863年英国人李国泰(Horatio·Nelson·Lay)将清政府花大价钱购置的八条洋战舰拿去拍卖,大捞一笔的主要原因。
直到1874年4月日本在台湾琅峤登陆,李鸿章派遣6000淮军精锐前往台湾支援时才发现,毫无抵抗能力的运兵船若是在这茫茫大海中遭遇日军舰艇攻击,焉有不全军覆没之理?20年后,载有千余名清军的“高升号”(租用的英国商船)正是在没有舰只护航的情况被日本“浪速”舰击沉,可怜那千名壮志未酬的好汉,未曾先报家国恨,已成空闺梦中人。中日甲午战争的全面爆发,正是从“高升号”被击沉开始的。

日绘黄海海战图3
作者每思及此,心中总是有一个疑惑难解:为何每每要被外国人逼上绝境,清政府才想起要反戈一击呢?反倒是内部稍稍出现一点乱子,便要来个举国皆兵,非把犯上作乱者碾成齑粉才安心。看康熙几次与沙俄交涉雅克萨、尼布楚相关事宜时的谨慎小心,远不及剿平三藩的那个狠劲,再看老佛爷和一帮文臣武将把太平天国、捻军、白莲教首领们寸磔时的毒辣和小人做派,比不得对待西洋老爷们“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时的“好好先生”风度。若要深论其中缘由,单靠作者一篇文章是说不清楚的。不过,下面这些史料到可以从一个侧面去透视清政府这只“旱乌龟”的天性。
当年修颐和园,户部工部划出的财政预算是一万万两。原本倒也不是什么大事,顶多就是再添十支北洋舰队罢了。这和老佛爷退休后安度晚年,享清福比起来真是无足轻重了。李鸿章在1881年向德国船厂福尔铿(Vlcan)订购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应当算是当时五大洋中最先进的主力舰了,总价合620万马克,折算白银220万两。为了把这笔款项搞到手,李鸿章老先生也算是受尽白眼,算尽机关,多半还被人以为捞了天大一笔油水。但“李宝宝“心里苦啊,半分好处没捞着,还得考虑着让老佛爷安心,让眼红的王爷贝勒们心理平衡,不得已又从海军批款中抽出30万两孝敬慈禧太后,用来修“三海”的亭子。
李鸿章这30万两白银也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手笔,在慈禧老佛爷眼中只是个零头。殊不知她坐镇的紫禁城,一天开销就要花去4万两白银了,这是李莲英的接班人小德张回忆所估算的数字。在末代皇帝溥仪的个人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他也称自己一个月要吃掉800多斤猪肉,240只鸡鸭。事实确实与此大差不差,但从康有为当年的调查中却发现,清宫的开销大致是三七分润制,实际开销与办事人员抽成以三七分帐,比如溥仪一个月吃掉800多斤猪肉,这猪肉市价如果每斤按40文计算,则采购往往报133文每斤。而溥仪一个月又哪能吃掉这么多猪肉呢?这也是三七分账,实际做到菜里的大概200斤左右,其他则是被管事的扣下了,然则200斤的猪肉菜小小溥仪也没这么好的胃口能全部吃掉,大多是被小太监们以皇帝的招牌拿到民间的高档馆子卖掉了,美其名曰“御膳特供”,所赚的钱又大致按我七你三的形式上交给内务府,当作创收的业绩和官样文章,大部分还是倒腾进了私人的口袋。
[免责声明]文章和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