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号:电影工厂(vipidy)
说一个事儿啊,就是我发现身边好些年轻同事不怎么追近来的新剧,反倒更热衷于看以前的剧。
有个93的小姑娘特迷《生活大爆炸》,前前后后不知道刷了多少遍,今年这剧终于迎来大结局,她是哭着看完的。
还有个95的小姑娘(没错,我身边小姑娘特别多,别羡慕)跟我说,最近在看 ——
这剧相当“古早”了,1992年播出的。
是国产系列喜剧的先河,导演赵宝刚、金炎,编剧王朔、马未都、冯小刚,演员葛优、吕丽萍、侯耀华,全员大咖。
就连客串的,都是张国立、濮存晰、于谦这种量级的。
“古早”归“古早”,却历久弥新。
其中很多台词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十分写实、极尽讽刺。
毫不过分的说,它“至今仍是中国顶尖的情景喜剧之一”。
1
当初这个剧是郑晓龙策划提出的,对,就是《甄嬛传》的导演。
一来是为了创新,那时候还没有什么系列喜剧,二来是为了“说一些想说的话”。
也正是因为如此,该剧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审,好在时任广电总局的老局长张永经思想比较开放,力排众议,这剧才得以立项开拍。
《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后,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争相模仿剧中人物的对白,甚至还专门整理出一部对话集。
据说后来郑晓龙筹拍电影,姜文主动找到他:
“看了《编辑部的故事》,没想到电视剧能拍成这样,你的剧我一定要演。”
2
《编辑部的故事》围绕着一本杂志《人间指南》,编辑团队的人物设定完全就是王朔、冯小刚他们纯聊出来的。
最先出炉的是李冬宝(葛优饰),能说会道、幽默有才华,别看人不是什么典型性帅哥,还透着点蔫坏,却是个玩得了单反、戴着贝雷帽的文艺青年。
虽然老看着没正形,然“一颗红心向太阳”。
他的太阳就是戈玲(吕丽萍饰),同样是一位文艺青年,性格精灵古怪,一头黑长直,衣品突出,衬衫、西装、长裙上身,时而淑女、时而个性。
奈何这个“太阳”有点心高气傲,和李冬宝总是若即若离的。
除了这对办公室CP,还有圆滑势利、一天到晚老想着晋升赚钱的余德利,抠门的刘书友,以及传统古板的牛大姐。
几个人性格各异,日常对话妙语连珠,特别有意思。
聊完人物设定就讨论要说什么,一集一个话题,王朔他们罗列了20多个,几个人各领了几个回去写。
话题涉及减肥、吃吃喝喝的处世之道、抗洪救灾、第三者、征婚等等等等,聊的东西很多到现在仍然不过时。
3
《编辑部的故事》极尽戏谑、讽刺之能事,尤其台词,那叫一个绝。
李冬宝说的这段话,算是把人这一辈子的难说得淋漓尽致。
“打在胎里,就随时有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长成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6指;
好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袋夹扁了。
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呢;
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
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儿,钙少了罗圈腿;
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坏人,你说赶上谁都是个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个残疾。”
所以朋友们哪,和旁边的朋友、同事、亲人抱抱吧,都是生长力过硬的娃儿啊。
都说“有情人终成眷属”,葛大爷却说“有情人难成眷属”。
“真正能结婚的,那都是找寒了心,扛不住孤独的大男大女”。
在谈到未来科学时,戈玲说人的外型好模仿,可人的内里谁能学啊?
“我们人的缺陷、毛病,谁能学啊,那可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东西。”
对于对外人彬彬有礼,对亲人好朋友横这点,葛大爷自我检讨“以为既是亲人朋友,就不必设防了”。
戈玲犀利指出,你该检讨了,“对同志亲人朋友,客客气气这面大旗不能丢。丢了就出乱子”。
要不说“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呢”。
4
说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却真正在那个年代说了自己想说的话。
它安排了一个“牛大姐”,设计了一个“赵永刚”,句句一语双关,讽刺了当时,也在不经意间预言了现在。
剧一开始,这本叫作《人间指南》的杂志因为销量过低,面临着解散的危机。
这个情节的设定,就像一个预言,预示了今后几十年的变化。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纸、杂志渐渐远离了我们,过去看电视的日子,如今也都一个个守着手机。
书香、墨香、纸的质感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手机屏幕的触感。
各种剧纷至沓来的同时,“情景喜剧”却好像消失了踪影。
那个堆积着各种素材、报纸的办公桌,那个一群人叽叽喳喳的编辑部,永远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终章。
曾经困惑的我们,依然没有清醒。
曾经勇敢的我们,愈发小心翼翼。
曾经高歌理想的我们,现在连理想这两个字也懒得再提……
1992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作者:电影工厂,不错过每一部好电影。关注我,从此告别片荒。(微信号:vipidy)。
《槽值》招聘新媒体内容运营坐班实习生,工作地点北京,三餐免费、提供班车。长期招聘线上约稿作者,单篇稿费300-1500元。点击?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十月逆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