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他创作了一甲子岁月,如何看待自己初期的画作?

他创作了一甲子岁月,如何看待自己初期的画作?

阅读量:3600438 2019-10-20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黄君璧(1898-1991),广东南海西樵山人,20世纪著名的中国画大家和美术教育家,被台湾文艺界尊称“画坛宗师”,与张大千、溥心畲并称“渡海三家”。黄君璧一生绘画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临摹古人,深入传统,探索绘画的笔墨和名家的神韵;
第二阶段是师法自然,饱览自然奇山大河,汲取自然精华融入画中,所作之山水画,气韵雄伟,线条刚劲,色泽清纯,条理明确;
第三阶段是求新求变,黄君璧在晚年完成对世界三大瀑布的写生后,先后创造出“倒人字形”、“抖动摇摆型”的画瀑新法,画作震撼了画坛,因此又被称为“云水画派”。
黄君璧,这个响遍中外画坛的画家,创作了一个甲子以上的岁月,在绘画生涯中逐渐进入了中国画的高超境界。对他来说每个阶段都是一次蜕变,因此,他对每个阶段的作品都有着很深的感情,他还把自己曾经的画稿、写生稿都收藏装订成本,每每翻开还是回味无穷。那么,黄君璧是如何看待自己初期的创作呢?
黄君璧绘画的第一阶段是他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他临摹古画从清初四王和吴历、恽寿平中打基础,并上探元明诸名家,进而追循马夏的笔趣,直至笔墨纯熟,畅用自如。因此,他对这时期的作品有着很深很厚地挚爱。
那时候,黄君璧很用功,他如痴如狂临摹了不下300张古画。其中,他又挑出了3张,可以代表他初期的作品——分别是《扁舟垂钓》《松间听瀑》《秋山觅句》。

早期黄君璧画瀑布是用细线来勾绘水纹,松树的松针则用墨笔勾勒出,四周用草绿色晕染。只见远处有水纹荡漾,使人仿佛能听到湍急的瀑布在山涧冲击山石的声音,近景有一人栖坐于松树下,享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松间听瀑》(局部)1933年
整个画面的笔触细腻,山石的皴笔柔和而精致,树木高而疏朗,秋日的静寂和幽深尽显无遗,人独自走在山间的独木桥,正是“寻行觅得空山句,独绕溪山看云归”。
《秋山觅句》(局部)1936年
也许,这些画的用笔不够老练,但黄君璧看着自己初期所作的画,依然会陷入无限地追怀和浑然忘我地陶醉中。他说“不临,不知其趣。”他总是劝告他的学生们,循传统的蹊径,探索国画的笔墨、绵条和名家神韵,窥视画理。在深入传统以后,再谈创新。他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成功者。

黄君璧自身的绘画经历因素外,中国画本身的独特魅力,也吸引着黄君璧的目光,在临摹古画的时候,他可以沉醉在古画的世界里。
“古画很有味道”,黄君璧说,古画尽管是不让求透视,但是很耐看。你可以在一幅古画前,慢慢看,细细看,似乎看了一层又有一层,可以寄以无尽的遐思。

黄君璧《草亭暮色》(局部)
1924年仿华喦作品
正如赵孟頫说,“作画贵在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以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可与不知者说也。”
由此看来,古画之所以有味道,关键在于意境,简与繁,安在境界,浓与淡,何啻颜色,笔墨间不止于绘画技法,而在于有气韵生动之审美意境了。

如今随时代的演变,人们似乎已失去细细欣赏古画的那份闲情逸致,但正是因为有像黄君璧这样的画家,以坚守传统、弘扬中国画学派为己任,不断给国画注入新的生命力,中国画才得以发扬光大,以特有的文化魅力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往期精彩回顾 ▼《金陵名胜景》朦胧之景大胆流露情感广东画家以画马独步明清画坛山水画中如何画瀑布和水口?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